11月30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人类学民族学新课题会议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等高校和社科机构的80余位学科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学校党委书记凌靖波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马国华,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院长黄心怡作讲话。副校长戴青云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本次会议以“立德树人与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为主题,旨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凝集智慧和力量。大会共收到参会论文46篇,与会者分别就新时代我国发展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意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新理论新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民族工作的新趋势、中国民族史研究新视野作主题报告,并分四个专题围绕“人学学民族学学科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史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城市民族研究及民族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度的研讨。





会上,马国华认为,召开这次联席会议,就是要研究在发展人类学民族学学科时,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论述精神。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优势,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费孝通先生在恢复和重建中国人类学、社会学的过程中,就提出“迈向人民的人类学”的理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人类学、民族学坚持“迈向人民”的学科发展理念,有着常说常新、常言常新、永不褪色的生命力。进入新时代,人类学、民族学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学科建设理念和“为人民做学问”的学术发展理念,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当前民族工作的主线来展开,归根到底,就是要研究如何将我们民族工作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的效能,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赋予我们的任务。

黄心怡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给广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社会治理与社区建设、人口流动与服务管理、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都是亟待探索的新课题。他建议,一是要以十九届四中全会为契机,切实加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中有关民族问题的研究。二是要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为抓手,分析发展中的主要困境,提供针对性对策建议,探索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东部经验”。三是要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载体,着力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探索研究在全国东中部城市特别是广东各大城市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搭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平台,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据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每年举办一次,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负责人借助这个平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讨论与争论中相互学习,互取长短,有力提升了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水平,推动了学科发展。

南方日报、信息时报、新快报等媒体和相关轻报纸、新媒体对会议情况进行了报道。(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