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续精准做好数据信息统计报送工作

3月23日,学校目前在鄂人员118人(其中教职工24人,学生90人,幼儿园儿童4人);集中观察3人(含当日新增,教工2人,学生1人);疑似病例0人(教工0人,学生0人);居家观察18人(含当日新增,教工5人,学生13人);无异常临床表现;当日新增解除医学观察0人;累计解除医学观察83人(教工26人,学生57人)。留校总人数:61人(含研究生、国际生),其中:东校区58人(其中国际生27人),北校区1人,西校区2人,白云校区无留校学生。

 

二、海外、全国、广东省、广州市每日疫情通报

截至3月23日17时,海外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741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7182例;新增死亡病例1083例,累计死亡病例11427例。(数据来源:腾讯健康)

截至3月22日24时,全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9例,其中,湖北新增确诊病例0例,39例(北京10例,上海10例,福建6例,广东6例,山东2例,甘肃2例,浙江、河南和重庆各1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1093例,现有确诊病例5120例(其中重症病例174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2703例,累计死亡病例3270例,现有疑似病例136例。(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

截至3月22日24时,广东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例,其中广州3例(英国、法国、菲律宾各输入1例)、佛山2例(法国、科特迪瓦各输入1例)、潮州1例(英国输入)。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13例,累计出院1332例,累计死亡8例。(数据来源:广东省卫健委网站)

截至3月22日24时,广州市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其中菲律宾1例、英国1例、法国1例。全市累计报告确诊372例,治愈336例,死亡1例。(数据来源:广州市卫健委网站)

 

 

三、河源市爱心企业为学校捐赠防疫物资

3月23日上午,河源市爱心企业靓靓胖大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河源市山立基建实业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防疫物资。副校长苏晖代表学校接受捐赠。河源市政府副市长赖小卫、河源校区管委会(筹)负责人、筹建办工作人员参加了捐赠仪式。

在捐赠仪式上,靓靓胖大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河源市山立基建实业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了KN95口罩10000只,价值150000元,以善举奉献爱心,助力抗“疫”。

 

 

 

 

 

 

 

苏晖对河源市爱心企业能够不遗余力捐赠防疫紧缺物资的做法表示赞扬和诚挚的感谢。他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学校正在紧急筹措物资准备开学,爱心企业的暖心之举是雪中送炭,爱心企业以实际行动彰显社会责任与担当,助力学校顺利渡过疫情。学校将管好用好这批物资,用于学校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确保企业的爱心之举落到实处,全力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教学专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第三周线上教学质量报告

为落实教育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文件精神,根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关于做好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研究生线上课程监督管理的通知》,经过前期充分准备,相继两周的线上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监督管理,第三周的研究生线上教学更加井然有序、渐入佳境,教师更加注意提升线上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学生也更加积极自主开展线上学习,师生互动良好,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保证了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现总结在线课堂教学经验,展示在线课程建设成果,研究生处汇总并梳理编制第三周线上教学质量报告,以供全体师生参考。

一、在线教学基本情况

1.学院开课分布

本周完成开课的93门次课程中,文学与传媒学院开设的课程最多,达22门,其次为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民族学院,分别为17门、13门。

2.课程开设情况

线上开学第3周,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依照专业划分,全校应有公共基础课8门,专业课程107门。实际开课公共基础课5门,专业课程93门,开课比例达到85%以上;授课方式以直播授课为主,达到95%;共有学生1200人次上课;共有82位教师进行了在线教学。根据学生在线学习地理分布,目前广东省在线学习人数最多,其次是河南省、湖北省。

3.督导分布

为及时掌握在线教学开展情况,实行校院两级督导,学校要求各学院对本单位全部研究生在线教学课程开展教学督查,督导工作100%覆盖本学院所开出的课程。本周督导听课63节次,平均每节课每周听课0.68节。

二、任课教师在线教学情况

为更好地了解两周以来教师在线教学方式,研究生处于3月18-20日组织任课教师开展在线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共有70名教师参与调查,参评率达85.4%。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在线教学指导及培训,认可学校在线教学工作。

调查显示,此次开展在线教学之前,23.81%的教师表示有尝试过用网络资源教学,76.19%的老师从未用过网络资源开展在线教学。

在线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是教师主讲,集体讨论,部分老师可以做到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在线学习中,92.6%的教师能适时的开展教学互动,7.94%教师开展的教学互动较少,大部分同学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也存在有少数同学完全不能集中注意力现象。

 

 

 

目前82.54%教师采用的直播授课,3.17%采用了录播,直播和录播相结合授课的老师达到14.29%。98%的老师认为参加直播课的学生学风良好,学生可以根据老师要求做好课前预习、能实时在授课过程中参与讨论、课堂互动效果满意。在线学习过后,一半以上的老师会布置课下学习任务。

调查显示,教师们认为线上教学的优点主要为:不需要聚集人员,减少感染风险;方便、节约时间,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实现教学模式的个性化。

 

 

 

 

线上教学的不足,教师们认为主要是无法及时把握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只能言传而无法身教,学习氛围相比课堂教学差,学生容易走神。

 

 

 

 

三、 线上教学“优秀案例”

文学与传媒学院:精心准备,调动学生线上学习积极性

“线上三分钟,线下十年功”,为了保证线上课程的清晰、流程与完善,袁向东老师精心准备,通过网上授课方式来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在上课过程中,袁老师用鲜活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经典的新闻事件和最新的新闻热点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又一场头脑风暴,引发大家的思考。袁老师的授课方式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通过袁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扎实的专业技术和愿意走进同学内心的心态,在这个特殊时期,将网课上的津津有味,令人回味无穷,既收获知识,也收获快乐。

课后,老师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后作业,以期同学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育科学技术学院:线上教学落实细节,注重实效

线上教学开展的第三周,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各科老师结合课程特点利用多样的网络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如何在线上课程中帮助学生落实学习呢?周元春老师的《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在正式开课前,利用网络聊天的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对教学系统设计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学中及时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整与把控。课后,周老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性研究学习。陈雪梅老师课堂中使用钉钉直播和连麦视频语音进行课堂互动,课堂中既有知识的直播分享,也有利用语音聊天软件的及时语音讨论,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加丰富。借助钉钉软件布置课前课后作业及讨论,学生也评价钉钉教学平台比其它平台更加好用,功能强大,不仅可以教师进行讲课互动,学生在课中也可以投屏成为“小老师”分享自己所感兴趣的专题内容,便捷且有趣。

线上课堂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环节利用教学工具不断细化落实,注重与学生及时沟通和课堂反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学生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相互分享课堂所思所感,自然也收获颇丰。

计算机科学学院:深耕细作,优质课程家中享

《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分析》是计算机科学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方向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由赵剑冬、陈雅老师负责讲授。这门课程经过前期的认真考虑和软件选型,采用超星平台作为课程组织平台,并选用企业微信作为优先教学直播平台,以及腾讯课堂作为备选教学直播平台。实践证明,做好教学直播应急预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第二周遇到企业微信发生故障后,及时切换到了腾讯课堂,保障了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课上,老师注重考勤和研究生课后温习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位研究生都专心致志,效果良好。

外国语学院:人梯巧搭攀登路,线上线下齐努力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线上教学已进入第三周,教学工作整体稳定、有序进行,教师热情饱满,学生积极参与。例如,贺显斌教授在《英语测试与评价》课程中充分开发网上教学资源,提前布置学生参与中国大学优秀慕课的预习,在上课时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深入交流。贺教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置有层次性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在《第二语言习得》这门课上,王家明老师课前分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并回答问题,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课上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与需求,加强答疑辅导,通过选择题等的训练模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以便改进教学。同时,王家明老师还注重与同学们的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对这些课程学生反馈上课积极性高,收获丰富,且激发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热情,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财经学院:多元课堂,因材施教促发展

财经学院重视分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设计,调动学生线上教学热情,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周清老师的《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课程是会计专业硕士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对学生的会计、税法基础要求很高。针对这一情况,周清老师就采用“异步SPOC+腾讯会议直播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SPOC完成新知预习和知识巩固,再通过直播互动进行重难点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练、交流互动实现知识的内化,强化教学效果。

督导反馈:教师课前将布置预习任务,提前提醒学生准备好上课所有资料,上课之初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通过随机点名提问来监督和保证学生在线学习。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资源充足,师生互动及时良好。

 

音乐学院: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音乐学院副院长、文化艺术硕士生导师刘春红教授给研究生开展线上教学。刘老师开展的《声乐-歌剧、音乐剧表演》教学课,授课为企业微信及微信视频平台。除对学生声乐专业上的声音指导与表演外,还会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搜集一些相关资料、视频发给学生,对研究生进行专业性、目的性进行指导。同时,也会交代好课后对作业的完成和下节课该理解掌握的内容。再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课间会讨论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尚未掌握的知识。每次上课,都送给学生正能量的话语,以鼓励学生。直播课堂也能挥洒自自如、精彩不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线上教学方式虽有非常大的挑战性,但也具有它的活力和优势,直播平台将成为老师们又一个全新的讲台!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创新教学,线上教学不打折

根据学校“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精心部署研究生的线上教学工作,涉及到的课程为: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主讲老师均为梁海华老师。

梁海华老师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将课件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平台上,做好课程过程的考勤“签到”。课中对回答得好的同学,还可以得到老师的经验值“打赏”。课后,线上线下的问题梁老师都会耐心解答。同学们都认为本周的教学达到了学习想要的效果!而数学学院的研究生教学督导肖黎明教授也觉得本周的教学效果不错,能让同学们更充分的吸收稳定性和定性理论的思想方法。

 

自动化学院:创新教学,线上教学不打折

自动化学院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是学院认真落实线上教学要求,确保教学顺利开展。例如,自动化学院的陈贞丰副教授,今年承担了《非线性控制理论》这门课程。在开课前,陈老师已组建了一个课程教学群,邀请学生和教学督导进入,并将教学资料共享到群中,让学生可以提前浏览一下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通过屏幕分享的方式,将教学PPT展示给学生。对于PPT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公式,还会利用屏幕画笔软件进行标注说明。此外考虑到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公式较多,陈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注重细节,把公式的推导过程及作用慢慢的给学生讲解。最后陈老师还会提出一些小问题与学生互动一下,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反馈,这种教学方式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门课程。

 

电子与信息学院:线上教学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

电子与信息学院为确保开展研究生线上教学顺利开展,在卓光琳书记的带领下成立了督导小组。在教学中整合不同在线教学平台、教学互动平台、教学资源平台,积极推动教学手段创新,力求确保研究生教学工作要求、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例如,例如,雷方元老师在研究生图像工程的学位课中多种手段实现混合式教学,在教学前利用微信群提前与学生沟通,提前一天预订会议系统,并将相关信息提前告知学生,保障在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同时,在办公室中利用腾讯会议系统进行互动直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问题回答,并以实时推送提问、弹幕等手段与学生沟通,实现课堂互动;教学内容上以最新的技术与疫情相关问题结合起来,使得课程更加有趣和实用;最后,提供课程课件配套电子书、慕课、线上视频教学资源等多种资源,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深度学习和反思提供便捷。

 

民族学院:跨越藩篱,做专业的学术探索

《专业外语》是为民族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为了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冯老师都会提前将相关材料发到课程微信群,并布置预习。冯老师强调这门课的主要教学目的不再像本科学习英语一样,仅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文听、说、读、写、译能力,而是在具备这些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英语作为工具运用到查阅英文文献、撰写英文学术论文的实践中去。

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都能够比较顺利地使用普通英语进行交流,而一旦遇到专业领域的词汇或术语就会陷入困境。冯老师首先通过解读某些词汇的一般意义和民族学领域的特殊含义为学生对专业性学术英语的使用奠定重要基础。通过阅读、理解西方经典人类学、民族学原著,对比不同中文译本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改变各中文译本晦涩的翻译风格,重译经典名著节选。并结合最新的民族学、人类学文献,向学生讲授英文文献的特点,使学生掌握英文文献的阅读技巧。

通过Zoom平台的视频、举手、发言、聊天功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性较好,有问有答,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有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重视细节,提升学习体验效果。每门课程都要有充足应对网络拥堵造成的延迟、卡顿预案,不断丰富课程资源,选用恰当的技术改进教学,优化显示界面,教师头像和课件合理呈现。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组织能力,无缝链接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

2.强化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方式。督促教师以任务和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下时间主动学习,线上师生开展高质量的讨论交流,反馈学习结果。利用网络对数据的可重复性,通过互动频率、互动质量等数据,判断每名学生的学习成效,关注学生诉求,必要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整体教学手段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3.强化课堂教学的监督力度。督导要密切关注和全程跟踪教学过程,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反馈,对于个别或少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认真听课的,要提醒或督促授课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课堂互动和采取灵活多样形式进行适时考勤。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线上教学优秀案例(十四)

《招聘与人才测评》基于群组互动的问题驱动式

在线教学方案设计

管理学院:孙敏老师

一、课程简介

《招聘与人才测评》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招聘模块的基本的功能、原则、程序及其开展工作的前提和背景,进一步通过模拟实操掌握招聘录用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方法与技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招聘计划的制定方法和执行流程,了解并能使用常用人才测评与甄选手段来做出合理录用决策,理解并能计算常见招聘效果考核指标以对招聘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课程通过基本知识点讲解、小组主题讨论、企业招聘案例分析与模拟项目实操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来深化学生对招聘与人才测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本学期有人力专业18级2个班共计98名学生参与本课程的学习。

二、线上教学方案

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教学工作安排,在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网络可用状况的基础上,本课程选择QQ群作为主要网上教学平台,在教学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利用QQ群课堂功能开展直播教学

鉴于不少学生反映手机上安装多个网上教学平台影响手机运行速度以及部分学生家处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不稳定等实际情况,本课程选用了每个学生日常都在使用的QQ群作为教学平台,以此降低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硬软件门槛和学习适应成本。利用QQ群平台在疫情形势下新推出的群课堂功能,任课教师在平台上实时播放教学课件和视频并面向所有学生进行语音直播,师生还利用发言功能和群聊功能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实时提问、回答和讨论。由于在授课方式上比较贴近师生熟悉的现实课堂教学,群课堂教学有助于降低师生对网上教学的适应成本,并拉近在虚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采用问题驱动和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

鉴于教师无法实时监控学生参与网上教学的心理投入度,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本课程采用问题驱动和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通过课前发布学习资料和布置小组预习问题、课中展示点评各组预习问题答案并穿插现场提问抢答以及课后布置招聘项目方案设计等小组作业,任课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前、课中与课后学习任务的全过程引导,以此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投入和学习效果。

 

 

 

 

图为问题驱动和项目导向式教学法

(三)利用QQ群组功能促进师生在线互动

鉴于学生们身处不同地点参与线上学习而无法像现实课堂教学那样与老师同学们进行自然互动,本课程要求每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并组建小组QQ群,在课前、课中与课后等教学环节中都要求学生们通过小组QQ群开展学习和讨论。任课教师还通过加入每个小组QQ群,在课前、课中与课后全过程地实时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在小组群里及时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和答疑。

 

 

 

图为组建小组QQ群进行互动讨论

(四)采取多种手段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管理

鉴于本课程在疫情形势下的线上教学对师生都是新尝试,师生在教与学上都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为确保上教学质量,本课程采取以下多种手段进行线上教学质量管理:

手段一:通过布置并批改预习作业,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即可了解学生对预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而在上课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效果。

手段二:通过在上课过程中安排小组抢答题并让所有小组在群聊中张贴答案,任课教师可实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当堂掌握情况并据此进行当堂纠错和巩固。

手段三:通过布置并批改课后作业,任课教师可在课后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据此动态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

手段四:任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们反馈其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的成绩与修改建议,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并提升自身学习方法和效果。

手段五:任课教师通过在第一、二周课后分别开展面向小组和个人的线上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实时了解学生们对本课程网上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意见与建议,并根据调查结果动态调整教学方案。

三、线上教学效果

 

本课程在第二周课后(3月14日)通过问卷星平台对所有参加课程的学生进行了《招聘与人才测评》线上教学质量匿名问卷调查。共有95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占班级总人数(98名)的97%,问卷结果能反映绝大部分参加课程学生的意见。以下是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概要:

(一)大部分学生(62%)对本课程网上教学效果持满意态度,持不满意态度的学生占9%,持说不清态度的学生占28.42%,后续需进一步调查后两类学生对课程的具体意见并采取改善措施。

(二)(此问题采取反向提问形式)72.63%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对自己学习本课程给予足够支持,但有7.37%的学生认为老师给予自己的支持不大,20%的学生持说不清态度,后续需进一步调查后两类学生在哪些方面感到得到的支持不够并采取改善措施。

(三)57%的学生认为自身很适应本课程的网上教学方式,但14%的学生认为自身不适应,29.47%的学生持说不清态度,后续需进一步调查后两类学生对线上教学的哪些方面未能适应并采取改善措施。

(四)(此问题采取反向提问方式)6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网上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高,但近13%的学生认为互动质量不高,27.37%的学生持说不清态度,后续需进一步调查后两类学生感到互动质量不高的原因并采取改善措施。

(五)(此问题采取反向提问形式)近7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网上教学同学之间的互动质量高,但近11%的学生认为互动质量不高,18.95%的学生持说不清态度,后续需进一步调查后两类学生感到互动质量不高的原因并采取改善措施。

(六)84%的学生认为自身网络可用条件可以保障顺利参与本课程网上教学,但有7%同学认为网络状况不够理想,8.42%的学生持说不清态度,后续需进一步调查探讨如何为这些学生顺利参与网上学习提供可行支持。

(七)82%的学生认为自身设备可以保障顺利参与本课程网上教学,但有5%同学认为自身设备不够理想,12.63%的学生持说不清态度,后续需进一步调查探讨如何为这些学生顺利参与网上学习提供可行支持。

综上,此次《招聘与人才测评》线上教学质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能适应本课程的线上教学,认为老师对学生的网上学习给予了足够支持并对教学效果持满意态度。但仍有至少14%的同学不适应本课程的网上教学方法,9%的同学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满意,后续需尽快调查相关原因并采取改善措施。针对至少7%的同学认为自身设备/网络可用状况难以保障顺利参与本课程网上教学的调查结果,后续需尽快探究如何为这些学生顺利参与网上学习提供可行支持。

                                            学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