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党史学习教育,校团委、民族学院联合举办的“学党史、讲团结、促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系列讲座近日正式开讲。

4月21日,专题系列讲座第一讲在东校区一教208举行。兰州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杨文炯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学研究:基于河湟走廊“龙”符号跨民族共享的观察》专题报告。




杨文炯从河湟走廊大量“龙”符号田野调查谈起,生动展示了形态多样“龙”符号,深刻阐明了“龙”符号共享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显著的可视文本,强调河湟走廊的跨民族共享的“龙”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文化认同的集体表征。“龙”符号表达了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我认同,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4月22日,专题系列讲座第二讲在东校区一教1411举行。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原会长杨圣敏作《中国民族学研究的特点、现存问题与前景展望》的学术报告。




杨圣敏详细讲述了民族学在中国的萌芽、发展、繁荣等三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民族社会大调查,展示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展现了老一辈民族学家不怕吃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对于当前中国民族学学科的发展,杨圣敏提出,学界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背景下,体现问题意识,淡化学科界限,从中国传统哲学和古典民族学、古典社会学遗产中找寻创建民族学中国学派的道路。

两场报告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当前民族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维,为从事民族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师生们提供了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也为我校民族学学科方向的凝练、问题意识的前沿论证提出了重要建议。

“学党史、讲团结、促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系列讲座是民族学院和校团委联合打造的学党史专题活动,旨在依托学校现有的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和省社科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充分发挥民族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研究团队优势,利用学校团委“周末讲座”平台,在全校师生当中讲清楚中华民族团结史、中华民族进步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讲清楚党的民族政策,厘清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脉络,认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事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中华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另外,两讲内容同时作民族学院“达之讲坛”第二讲、第三讲。“达之讲坛”是民族学院全力打造的高端学术讲坛,旨在传承和弘扬学校传统精神,以民族学前沿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线,着力打造华南区域民族社会研究,形成中国民族学学术交流与对话的前沿平台与研究重镇。“达之讲坛”力邀学术名家为民族学学科发展把脉问诊,为民族学博士点建设建言献策,推动民族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