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四月,春光正好。4月21日是“新安旅行团”的创始人、人民教育家、我校第二任党委书记汪达之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我校在白云校区举办纪念汪达之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活动,深切缅怀汪达之先生。特级教师、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原书记、我校特聘研究员、《汪达之评传》作者刘友开担任活动特邀嘉宾。南京晓庄学院副校长黄秀琴、陶行知研究院院长李晓军、教授王文岭受邀出席活动。学校党委书记凌靖波,党委副书记李向明,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科研处、团委、教育科学学院、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共计300人参加活动。
汪达之先生的半身铜像坐落在我校白云校区中央花园内,四周花团锦簇。活动伊始,凌靖波书记、李向明副书记、黄秀琴副校长、刘友开老师、李晓军院长、熊华军院长及师生代表向汪达之铜像敬献鲜花并鞠躬,驻足凝视,追思献身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汪达之先生。
上午10时,纪念汪达之先生诞辰120周年活动在白云校区三教104报告厅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李向明主持诞辰纪念仪式。
凌靖波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汪达之同志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付诸实践,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教育部工作期间,汪达之同志致力发展综合技术教育,并推动在全国范围内研究、推广和学习普通话及进行文字改革。在广东民族学院工作期间,也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特别指出“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汪达之同志是践行这一精神的典范,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凌靖波书记强调,汪达之先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师者的使命与匠心。我们纪念汪达之同志,就是为了学习和传承他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赤诚之心,为实现教育强国梦的坚定信念和尊师重教的高尚情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凌靖波指出,当前学校党委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我们纪念、缅怀汪达之先生,是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我们要从学校早期建设者罗明、汪达之等老一辈革命家、人民教育家的光辉足迹中感悟初心、坚定信念、汲取智慧,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黄秀琴副校长以《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为题讲述了汪达之先生与南京晓庄学院的渊源及汪达之先生的教育理念。她指出,汪达之先生是陶行知先生1927年在南京创办的试验乡村师范的学生,学校以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为培养目标。黄秀琴副校长分享了自己回望晓庄师范发展历程的感悟,并指出,生活教育是要叫人明了生活的意义,明了生活的意义,也就明了教育的意义,明了教育的意义,才能明了教育的要求、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力量。
活动中,领导和嘉宾共同为“汪达之研究中心”揭牌。
在《汪达之评传》首发式活动现场,刘友开老师深情讲述了汪达之先生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并向我校图书馆赠送《汪达之评传》书籍。我校图书馆馆长白崇代表图书馆接受赠送并向刘友开老师颁发收藏证书。刘友开老师以《四十年来磨一剑,告慰英灵重见天》为题分享了自己创作《汪达之评传》的感想,从创作缘起、作品价值取向、社会影响等方面叙述了汪达之先生的学习生涯和教育生涯,娓娓道来。
在汪达之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特级教师、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原书记、我校特聘研究员、《汪达之评传》作者刘友开,学校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卢玉彪,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教授王文岭,教育科学学院博士邵成智老师先后作主题发言,交流探讨汪达之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接棒汪达之等老一辈人民教育家的教育强国理想,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汪达之等先辈们的家国情怀,坚定政治信仰、勇扛时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聚焦聚力,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生动实践中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