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准确阐释、全面把握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9月23日,2023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中国式现代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传播”分会在东校区举办。
校长戴青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谈到了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肯定了本次学术年会主题的重要性。她指出聚焦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传播”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对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繁荣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文化强省和学术强省建设,推动我校人文学科以及校园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戴青云表示,此次年会不仅结合广师大文传学院的实际,促进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两大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及相辅相成,还结合民族教育、文化传播等优势,发出了广师大的声音。
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项裕荣在开幕式上指出,繁荣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强湾区文化建设,有着“新时代”的紧迫性,此次会议不仅是在研究“文化传播”,也在传播着湾区文化,践行着湾区的文化精神。
在主题报告环节,澳门大学教授、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寿桐进行了题为《近代文化传播的澳门范式》的学术分享,他介绍了魏源的《海国图志》与澳门的文化渊源,分析了近代文明的资源流向和守正开放的澳门文化特色。他认为澳门在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文化檐廊”的作用,由此产生的次留驻效应(非榜式效应)体现出全球文明史互动发展的澳门范式。
广州大学教授纪德君进行了主题为《“海丝之路”浸润下的湾区文化精神》的学术分享,他从文学角度来透视“海丝之路”浸润下的湾区文化精神,从破浪逐梦的湾区商民、广府商人的经商理念与实践阐释“海丝之路”催生的湾区文化。暨南大学教授贺仲明结合自身评奖的经验与感受,进行了《立足共同历史文化,加强学术交流传播》的分享,他认为广东的地方文化保存得比较好,应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传统,深化粤派的内涵和特色。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傅明根以《厚植家国情怀是新时代文艺作品讲好湾区故事的根基和路径》为主题进行分享,他以海德格尔《筑·居·思》的哲学思想为依据,结合优秀文艺作品,阐释了“身体”“家庭”“国家”三个层面来铸造家国情怀的具体路径。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高级研究员孙玮进行了题为《AIGC技术驱动下艺术创作变革与产业演化机制》的学术分享,她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enerated Content,AIGC)迎来发展热潮,应抓住AIGC技术发展战略机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创作和数字艺术产业的创新变革。
本次年会分会还设有“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产业融合与文化传播”“粤港澳大湾区的戏剧艺术与文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媒体的发展与传播”“粤港澳大湾区多民族文学及文化研究”五个分论坛。国内各院校的专家学者携论著入席,分享观点,激发思想,在五个会场同时进行专题报告,共有六十余篇论文被分享、讨论,其中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授袁侃、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理事王金芝、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霍胜侠、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教授姚朝文、中山大学中文系特聘副研究员徐巧越、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梅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罗长青等进行了主题分享。
据悉,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及岭南文明、文艺与传媒研究中心承办。会议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广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纷纷向年会分会投稿,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与现场讨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推进,广州作为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被赋予了全新的历史重任和更高的战略定位。此次年会分会立足湾区推动文化传播,传扬中国式现代化时代价值,不仅得到了学界专家学者们的支持,还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