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下称“广师大”)组建190多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共4000余名师生奔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乡村文旅发展、科技助农、普法宣传、文化创意等领域,发挥学校“技术+师范”特色优势,紧密结合地方所需,为广东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坚持以“广师大所能、地方发展所需”为指引,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导向,推动“挑战杯”、攀登计划等科创项目成果落地转化,引导学生走到乡村基层一线,在躬身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能力素质、锤炼意志品格,展现青春担当。

在各学院的推荐筛选下,广师大24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脱颖而出。一起感受他们的风采,为青春力量点赞!

广师大“团心”突击队(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

广师大校团委“团心”突击队前往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聚焦当地乡村休闲旅游和红色研学开展活动,助力当地主要文旅景点和基地提质升级。其中,团队利用“数字+文旅”的营销新模式,拍摄制作了5个主题宣传片、1部纪录片、8个创意短视频,并推出10余篇原创宣传推文,累计获得浏览量超10万。

同时,团队以石塘古村风貌为主题,完成“四改一绘”:打卡背景墙、亲子园大草坪、荷花台装置艺术、稻草田园观景展台以及墙绘绘制,多角度打造石塘新风貌。此外,还深入当地地标性文旅项目开展调研,撰写《农文旅研学新模式》《“蚁聚成力”》两篇调研报告,为石塘镇文旅发展建言献策。

自2021年起,广师大“团心”突击队已连续4年前往韶关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派出服务学生160人次,惠及人数近万人,曾获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省级重点团队、“多彩乡村”重点团队等荣誉。






广师大“梦隐绿野”突击队 (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

这个暑期,广师大电子与信息学院“梦隐绿野”突击队深入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乡村振兴、农旅推广、社会治理等核心需求,拍摄“江上绿洲”与“红色印象”宣传片,展现江东镇绿色生态和红色文化底蕴;开展助农直播,探索电商促农新路径;走访潮绣文化馆,传承国家非遗瑰宝;搭建江东镇文化可视化交互平台,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

此外,团队发挥师范专业优势,在乔木学校开展特色义教活动,并参与当地竹笋产业与红色人文状况的调研活动,助力竹笋深加工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打造竹笋文创IP,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






广师大“光彩溢‘钼’”突击队(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

在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广师大机电学院“光彩溢‘钼’”突击队深入探寻历史悠久的杨梅酒酿制工艺,深入了解从选材到发酵的每个精细步骤,并深刻挖掘传统技艺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卓越匠人精神。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还精心制作了宣传片,将文化遗产以鲜活形式推向全国,为当地特色产业与文化传承注入全新活力。

此外,团队聚焦超级电容器,为当地青少年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引导他们探索科学、追求梦想。在宣讲过程中,突击队还向学生们宣传了国家资助政策,为当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传递温暖与希望。






广师大“助梦e夏”突击队(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

广师大计算机科学学院“助梦e夏”实践队在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通过记录当地非遗文化、拍摄红色文化基地、宣讲国家资助政策、组织护河防溺水行动、进行产业振兴调研以及探索文化传承等多元化实践活动,为当地“百千万工程”赋能。

团队还与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携手举办文艺汇演晚会,学生们将在乡村一线实践期间的所思所感所获,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获得当地群众广泛好评。

此外,团队还在茶阳镇大埔中学举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指南”与“国家资助政策”宣讲活动,帮助当地学生及其家庭深入了解国家资助政策。






广师大“轮动不息”突击队(揭阳市普宁市南径镇)

广师大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轮动不息”突击队精准响应南径镇提出的“南径镇美丽乡村宣传”项目需求,依托南径“蔬菜之乡”美誉,通过调研当地农产业,积极探索“农产品+文创”深度融合的推广模式,将南径特色蔬菜作为设计元素,推成冰箱贴、钥匙扣等日常用品,帮助当地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IP。

同时,团队通过举办文创、交通安全知识普及、普通话推广及招生宣传为主题的特色摊位活动,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

通过线上同步直播,团队加大对活动的推广宣传,在一小时的直播中吸引了近千名观众在线观看,点赞数超2万次。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还深入挖掘当地红色精神文化,拍摄原创红色微电影《烽火南径》、原创红色诗朗诵《南径红色颂歌》、访谈党员实录《信仰对话 点亮心灯》,并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和文化特色,拍摄南径镇宣传片《古韵南径》和总结视频《筑梦南径》。






广师大“晴旭春晖”突击队(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

这个夏天,广师大自动化学院“晴旭春晖”突击队深入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以多种举措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关注到当地空巢老人对首都北京十分向往后,团队精心准备了以天安门等北京特色景点为背景的幕布,把北京“搬”进齐坑村,为老人们拍照,并将照片冲洗出来送到老人们手中,帮助他们实现“北京梦”。

此外,队员们完成了长约24米、高约1.2米的客家生活文化墙绘,为乡村增添亮丽风景线,同时为当地儿童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义教课堂,涵盖红色文化教育、趣味科学、心理、防溺水、武术、美育等内容,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力量。






广师大“熠河益教”突击队(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镇)

广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熠河益教”突击队开展体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青少年传授专业体育技术和知识,指导当地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面向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团队设计了不同难度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开展篮球、足球课程,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青少年体育技术水平。

团队还积极组织乡村体育比赛,开展全民排舞教学,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在当地掀起健身热潮。






广师大“青春筑梦”突击队(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

广师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筑梦”突击队深入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开展调研活动,助力当地打响堆花米酒品牌。

通过发放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团队全面记录堆花米酒的原料选取、酿造工艺、销售等环节,为其销售策略调整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创新宣传策略,围绕石塘堆花米酒产业开展视频拍摄和图文设计,淋漓展现石塘堆花米酒的特色特点。

此外,团队还在公众号、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发布了多篇推文和视频,生动展现团队成员在仁化县石塘镇的实践经历与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通过多元化传播路径,团队有效提升了堆花米酒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广师大“红色文化”突击队(阳江市江城区南恩街道、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丹载村)

广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突击队赴阳江市,实地走访了阳江学宫、文昌宫、阳江烈士陵园、西濑社区、丹载村、潭簕村、阳江科技馆、档案馆等,深入了解阳江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助力当地挖掘与弘扬红色文化。

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进一步提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广师大“绣韵粤风”突击队(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

广师大国际教育学院“绣韵粤风”突击队根据海珠区赤岗街道的实际需求,结合广州塔国际化街区建设背景,开展粤绣启蒙课、对话传承人、推广非遗文化等实践活动,助力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

面对粤绣受众群体相对较少的问题,团队创新教学模式,以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实物展示,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学员体验粤绣魅力,感受一针一线中蕴含的匠心独运与文化精髓,并将粤绣文化与AR技术、感温变色等现代设计相结合进行展现,让粤绣“活”起来、“火”起来。活动还吸引了外国留学生参与,进一步扩大了粤绣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广师大“红Young”突击队(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南方村、罗洞村)

广师大外国语学院“红Young”突击队深入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南方村、罗洞村,紧扣“红色+”新模式主题,开展为期7天的义教、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团队精准对接当地需求,精心设计有关红色教育、美育实践、非遗文化的特色课程,为南方村50名儿童开展了25场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同时深入南方村、罗洞村开展实地调研,创新探索非遗传承与旅游资源的融合新路径,提出在当地建筑中融入木雕文化元素,让乡村特色文化焕发新生机。






广师大“野火映画”突击队(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

广师大文学与传媒学院“野火映画”突击队以“新媒体+N”思路赋能恩村文旅居建设,通过全面调研与实地考察,精准把握该村资源特色。

团队走访了120余户居民,发放回收300余份问卷,深入了解村落现状与红色文化底蕴,撰写形成《点亮城口镇红色地标:“红色小镇”打造“振兴样本”》《“百千万工程”背景下“文旅居”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究——以韶关市恩村为例》共两份调研报告。此外,团队还主动参与恩村村史典籍整理,包含7本实物史料、5份电子文献,累计3205页。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还创作了数十个影像作品、2本宣传画册、6期红色宣讲视频等,全网浏览量超30万、转发量超5万,有效提升了当地文旅品牌知名度。






广师大“绘美客韵”突击队(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

广师大美术学院“绘美客韵”突击队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深入梅州探索客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团队先后走访了2省4县8镇,深入挖掘客家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助力“椿森第”“光禄第”等文旅景点提质升级,打造特色红旅路线,并通过文化外宣方式团结海外侨胞力量,吸引专业人才回乡,共同服务家乡乡村振兴建设。

同时,团队充分利用“师范+美术”专业优势,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义教活动,包括非遗手工、客家童谣等课程,并参与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翻新的展陈空间设计和展馆布置工作。






广师大“星火接力 筑梦岭南”突击队(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

广师大音乐学院“星火接力 筑梦岭南”突击队赴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开展为期10天的艺术乡建志愿服务活动,协同推动义教、调研和新媒宣传等多类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在美育义教方面,团队结合专业知识技能,依托省级大创项目《430师资培训平台》,开展合唱、京剧、语言艺术、民乐合奏、课本剧、声势律动、岭南舞蹈、书法等课程,并根据当地特色,创作出《丹霞山》和《丹霞礼赞》两首原创歌曲。

同时,团队深入红色遗址和非遗文化基地开展调研,包括较坑村、安岗村、双峰寨、红军粤北长征纪念馆等,并撰写出包括调研报告在内的系列文章,助力当地文旅宣传。






广师大“石榴籽”突击队(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广师大民族学院“石榴籽”突击队深入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当地脆蜜金桔和狮舞文化特色产业进行了细致的前期调研,详细了解当地产业现状、发展瓶颈及市场潜力,收获大量数据资料,并结合专业知识为其提供包括市场分析、策略指导等一系列多元化服务。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少、资金筹集难、技术门槛高、人才培养难等难题。对此,团队从政策鼓励、推动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强化品牌形象、完善人才梯队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发展性建议,为其提供参考。

未来,团队将继续与当地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根据调研信息和调研结果,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连山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实际支持。






广师大“同心振乡”突击队(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

广师大光电工程学院“同心振乡”突击队立足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科普教育资源较为缺乏的现状,发挥师范院校特色和专业优势,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为期4天的科普教育活动,累计形成成熟教案15份、教学特色课程15节,服务当地学子50余人次,服务时长达40余小时。

经过一个多月的教案撰写、教具准备、课程打磨,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教育课程,内容包括物理启蒙、趣味物理实验(水火箭制作、气球“风火轮”实验等)、黏土美育、情绪管理心理等,有效拓宽乡村儿童的知识视野,激发孩子们对科学世界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

此外,突击队成员还深入蓝塘镇田间地头、村委社区、乡镇企业,开展爱老助老、政策宣传、走访调研、代表人物访谈等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全方面、多角度推广宣传当地特色和地方风貌,累计拍摄宣传视频15个、形成调研报告2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广师大“夏之梦”突击队(中山市沙溪镇圣狮村)

广师大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夏之梦”突击队来到“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中山市沙溪镇圣狮村,开展以“非遗+研学,助力古村新发展”为主题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圣狮村的凤舞文化,团队开展了墙绘活动,为700年古村换新“衣”,用彩绘点“靓”乡村,并在墙绘前组织策划了一场快闪乡村音乐会直播活动,助力当地非遗文化“出圈”,同时协助当地组织开展传统武术南拳培训,并参与雕刻印刷“开门大吉”木雕项目。

此外,团队还以非遗文化为依托、以科技文化为主体,开设了漆扇制作、脸谱制作、生物种植等义教课程,吸引当地75名儿童参加。自2018年起,团队已6次奔赴圣狮村开展活动,未来还将持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方法、新路径。






广师大“心光启航”突击队(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

广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心光启航”突击队发挥心理专业优势,为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的青少年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识别并理解自身情绪、有效管理情绪波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目标。团队成员引入了专业心理咨询技术,通过潜意识图卡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个案咨询,帮助当地乡村青少年增强心理韧性。

未来,团队将稳步推进“一生一策”心理帮扶举措,为每名儿童定制专属的心理成长册子,并向家长发布心理成长方案,切实关注乡村儿童的心理变化及情感需要。






广师大“返‘普’归真”突击队(揭阳市揭西县南山镇)

“返‘普’归真”突击队是来自广师大财经学院的一支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团队成员于今年7月前往揭阳市南山镇开展红色历史调研活动,助力当地红色文旅发展。

团队实地探访了南山镇红色革命旧址,与当地与红色文化有关的人物、模范村村干部和历史馆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并对当地居民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南山镇红色景点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红色文物保护不足等发展难点。对此,团队拍摄了南山镇宣传纪录片,并依据当地特色进行IP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助力提高南山镇红色历史文化知名度。






广师大“远帆志愿”突击队(韶关市仁化县丹霞街道)

这个暑期,广师大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远帆志愿”突击队来到韶关市仁化县,聚焦基层法律服务情况,围绕乡村基层普法实效性进行针对性调研。

团队注重普法新模式的创新,一方面以仁化当地非遗“竹篾”为实践载体,结合爱国主题教育、禁毒教育、防诈骗教育等开展普法实践课堂;另一方面,团队紧扣未成年人保护法,以贴近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案例编排法学系列话剧——“法·小话剧”, 将“法言法语”转换成“童言童语”。当前,团队项目普法课堂活动已辐射当地家长及学生超200人次。

同时,团队围绕乡村基层普法实效性、部分居民法治意识淡薄等实际情况,与当地相关部门开展访谈交流,密切关注乡村基层普法教育、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问题,积极探索长效合作机制,持续为仁化县普法教育贡献高校法学生青春力量。






广师大“思源”突击队(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湛江市遂溪县草潭镇)

广师大管理学院“思源”突击队以“赓续客家文脉,新媒体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前往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湛江市遂溪县草潭镇扎实开展“百千万工程”宣讲调研、直播+传统文化传承、庭院经济调研等活动。

充分调研之后,团队围绕当地特色庭院、非遗美食灰水糍粑等开展线上直播,宣传客家美食和建筑以及背后的文化意蕴,并借助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当前点赞量超60万次。

同时,在2023年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团队还深化与草潭镇的对接合作,聚焦新媒体推广、农村电商调研、乡村美化墙绘等,在草潭镇持续开展特色活动,巧用新媒体矩阵深入宣传草潭特色海产品和旅游景点,以青年之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广师大“溯高思兴”突击队(河源市源城区源南镇)

广师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溯高思兴”突击队赴河源市源城区源南镇,通过电商助农、影片采拍、旅线规划绘制、墙绘景观、公益课堂等活动,探索数字化驱动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在深入调研后,团队推出了“自然+文化+主题”绿美乡村新范式,首创“剧本+古围屋”沉浸式互动产品,实绘源南旅线地图,助力乡村焕发新活力。同时,团队围绕人文、产业、生态等主题制作了多部宣传片,并对当地文化地标进行视觉形象重塑,设计了6款特色IP,还通过古韵与丰收的主题墙绘来强化乡村文化标识。

在挖掘文旅资源之余,团队还与河源金源绿色生命有限公司、深河E家直播平台达成合作,开展电商助农直播,增强五指毛桃与鹰嘴桃的品牌形象,拓宽农产品展销渠道。未来,团队将继续加强特色旅线宣发与农产品直播,并与企业合作建设特色渔业一体式产业。






广师大“智‘源’计划”突击队(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

广师大基础教育学院“智‘源’计划”突击队深入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以当地标志性场景为背景录制系列视频,通过融媒体传播手段,展现乡村的节气之美。

团队成员走进“糖巢”创客社区,围绕政策帮扶、青年创业方向、项目落地等主题开展调研,与当地人社部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合作,就“如何对内留住人才,对外吸引人才”等重要议题生成了具备可行性的调研报告。

据统计,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共发布9篇文章、制作6部农耕文化宣传微短片、产出3份实践调研报告,形成了不错的联动宣传效应。






广师大“河源有你·数字工坊”突击队(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

广师大数字创意学院“河源有你·数字工坊”突击队由15名学生组成,以“IP赋能+文创”模式,走访调研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五指毛桃产业园、埔前镇街头巷口等地,深入了解当地五指毛桃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设计出“小五毛”IP形象、系列表情包和周边文创产品,为当地农产品品牌化推广提供了创新思路与专业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团队结合专业优势不断创新,实现了从“小五毛”IP形象1.0版本到2.0版本的迭代,确保IP形象既能承载当地客家文化元素,又符合特色农产品五指毛桃的特征,进一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有效推动当地农产品向品牌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