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广州闭幕。会议期间,我校戴青云、凌靖波、覃易寒等省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为加强我省民族学博士点建设呼吁建言。

提案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我省作为民族工作大省,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过程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民族学学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学博士点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的具体行动,也是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服务“百千万工程”的必由之路,对于推动我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性作用。

针对当前我省民族学博士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委员们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坚持“高位谋划”,发挥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充分论证、统筹部署省内民族学博士点建设,提升民族高等教育含金量,使之有效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造具有湾区特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民族学学科体系。二是坚持“重点推进”,摸清底数重点支持潜力院校。建议推动相关政策、人才、平台与成果等资源向潜力高校集聚,培养一批熟悉湾区工作、服务湾区建设的民族学高层次人才,形成一批聚焦国家战略布局、新时代重大理论问题和广东省的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三是坚持“联动发力”,依托高校成立湾区高端智库。建议支持重点高校通力合作,有针对性地凝练博士点建设方向,成立具有高端智库性的粤港澳大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系统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及其经验,全方位探究大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此外,由民革学校支部主委覃易寒牵头提交的《关于治理诱导虚假评价,净化消费环境问题的提案》,也在本次会议中被表彰为2024年度优秀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