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广州东方宾馆召开。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中共海南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薛晓峰,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刘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达,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杭中华,广东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社联部主任陈蕾,岭南诗社社长张汉松, 广东楹联学会会长曾建国,香港诗词学会会长唐大进,深圳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涂礼敦, 南方报业集团《南方都市报》总编辑陶第迁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深圳市委原书记厉有为发来贺诗。中华诗词学会及32家海内外诗词团体发来贺信。
会议当天,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55名常务理事,我校原校长、达之讲座教授郭杰当选理事长(会长),文学与传媒学院刘汉光教授当选副理事长(副会长),祁丽岩副教授当选秘书长。新当选会长郭杰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和学会领导班子回顾了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成就,并表达由衷敬意。同时,对中华诗词学会和广东省作家协会的关怀与指导表示感谢。他表示,未来五年,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将加强思想引领,坚持正确方向;继承优良传统,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创新意识,广泛开展活动;树立精品意识,积极推动创作;立足岭南文化,凸显自身特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将大力弘扬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牢固树立文化自信,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广东诗词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近年来在诗词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学校以诗社为重要载体,精心搭建起多元平台。2015年农历“三月三”,珠江月诗社在白云校区正式成立;2024年6月18日,万绿诗社于河源校区揭牌,为学校诗词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两个诗社迅速成为学生探索诗词世界的重要阵地,吸引着众多诗词爱好者汇聚于此。诗社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泰国《中华日报》《诗词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其精彩活动,珠江月诗社荣获2017年中国十佳诗社的殊荣,《中华诗词》还专门为其推出专辑,极大提升了学校在诗词文化领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二是学校做到了课堂内外多维联动,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自2016年起,便面向大一本科生开设《古典诗词写作课程》,课程注重格律教学,培养了超过2000名学生,每位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一册属于自己的诗集。课堂之外,定期开展社课,为学生提供交流创作心得的平台,让他们在创作切磋中共同进步;诗社举办的采风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从丰富的现实中汲取创作灵感;邀请诗词名家举办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诗词大家,聆听他们的创作经验与见解,拓宽视野、启迪思维。每年举办诗词创作大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特色的“三月三诗歌节”已成功举办10届,每一届都融合了诗词朗诵、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诗词的独特魅力,全方位地提升艺术素养。在校外,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诗词活动,2022—2024年连续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校内选拔赛,从中脱颖而出的苏墨涵、方雯暖同学成功入围央视选拔赛,展现出学校学生扎实的诗词功底。近年来,学生们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作品200多首,获奖30多项,充分彰显了学校诗词教育的显著成效。三是形成了“培训+服务”的创新模式,广泛推广诗歌教育。自2018年起,学校开办了诗词文化与教学应用省培班、国培班累计10期,培训了近500名中小学、中高职语文教师,为诗词文化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及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珠江月诗社专家团连续5年策划组织广州番禺电视台中小学生诗词大会,吸引了10万人次参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热爱。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在社区、乡村举办诗词讲座,将诗词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田野;参与文艺帮扶活动,为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带去诗词的滋养;组织参与诗歌春晚等文化活动,让更多人领略到诗词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