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由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广东专利代理协会、广东省专利信息协会、广师大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中国专利法实施40周年座谈会”在学校举行。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原会长、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原局长李中铎等领导、专家受邀参加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王兵,副书记、校长戴青云,党委常委蔡君等出席座谈会。来自政府、司法、企业、高校及行业协会的6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中国专利法实施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戴青云主持座谈会。

王兵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我校是一所有历史、有特色、有速度、有理想的大学,以申博冲百为目标,实施“三步走”战略,通过树品牌、聚共识、提速度、转作风、抓落实等举措,奋力建成根植湾区、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高水平技术师范大学。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已建成广东技能型人才知识产权实训基地、广州市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平台,培养和引进了一批知识产权高端人才,聚焦产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服务。他强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在专利事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学校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广东省相关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工作。
田力普在会上回顾了中国专利法40年的发展历程。他指出,1624年英国垄断法的实施,标志着现代专利制度的诞生。截止目前,西方专利制度走过了400年的历程。我国的专利制度只用十分之一的时间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忆了亲身经历1979年夏天当时国家科委在怀柔一个小水库旁举办的专利干部培训班、198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专利局联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的专利培训班、1984年在北京香山举办的首届专利代理人培训班等专利法出台前后的重要节点事件,强调了人才培养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期待学校在知识产权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聚焦实务、突出特色。中国专利制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企业主导专利创造、制度适配技术变革”的中国特色路径。田力普强调,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挑战,需立足国情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规则,构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推动创新可持续发展。
在交流发言环节,嘉宾们结合自身专利工作经历,围绕与专利工作的缘份、故事与感悟,专利法实施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主题建言献策,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专利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还建议高校优化知识产权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为行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推动我国专利事业迈向新高度。
戴青云在总结讲话指出,学校将以本次座谈会为契机,优化知识产权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并期待与各界联动,为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广师大力量。

本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会各方达成共识,将在未来持续合作,共同推动专利事业的发展,助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