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上午,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援藏工作分享暨《格桑花开》新书发布会在琶洲广交会展馆隆重举行。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援藏工作队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本书主编、高级记者朱敏,以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援藏支教师生代表齐聚于斯,以此次新书发布为契机,共同回顾该校师生远赴雪域高原进行援藏支教的动人事迹。活动现场,近百名读者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扎根:八载校地共建,谱写民族团结诗篇

《格桑花开》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援藏支教工作为背景,呈现支教师生的教学实践和育人成效,聚焦校地共建机制创新,描绘粤藏两地在教育协作中交融共生的动人图景,镌刻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扎根绽放的鲜活印记。

2017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与西藏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扎根藏地八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先后派驻13批161名师生,依托学校职业教育特色和优势,将职业教育帮扶的实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交织铺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燕青在总结援藏支教工作经验时指出:“我校通过‘三个聚焦’的方式,聚焦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粤藏两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教育帮扶转变,构建粤藏两地教师成长共同体,搭建粤藏两地民族团结进步同心桥,不断将‘民族性、技术性、师范性’特色优势融入到援藏教育实践中。”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广东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肖风华表示,“这些故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诠释了‘缺氧不缺精神’的崇高境界。”


·凝魂:两年潜心笔耕,镌刻支教精神风骨

三度请缨带队援藏、两年辛勤笔耕不辍,主编朱敏将深入援藏一线的经历熔铸笔端,字里行间显现赤诚情怀与深刻见解。从跨越雪山峡谷的家访,到“一个人的毕业典礼”,作品以细腻笔触捕捉支教师生用知识播种希望、用真情联结心灵的瞬间。

在创作历程分享环节中,主编朱敏回顾该书的编写初衷及出版经历。从2023年春季立项,到组织带队老师、支教队员、职校老师、藏族学生采访,再到最后成功出版,成书的每一环节都凝聚着主创人员的心血。主编朱敏表示:“每个人看似平淡重复的小故事汇集起来,就是广师大人接续奉献的大篇章。编撰的过程是一次整理和回望,也是再一次的心灵洗涤。”


在场援藏师生代表也纷纷抒发对于援藏支教的感悟。支教带队教师代表刁惠婷忆起初到林芝时高反的场景,动情地说道:“在高原上我的血氧或许不足,但心却从未如此滚烫过,也让我懂得真正的老西藏精神是互相守望相助”。她还介绍“空中课堂”的特色做法,“把世界搬进高原,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共享广师大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林芝职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一批支教队员,现广东培正学院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梁金锋回忆起发生在工布新年的地震,直言“当时心里没顾上害怕,只有一个念头——学生必须安全”。在去年,面对四位来穗访学的林芝职校学生,第十批支教队员郑富桦感到兴奋不已:“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我有预感,我们很快会再次见面。”


·续梦:山海同沐春风,粤藏情谊绵延万里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援藏支教工作,是广东省对口帮扶西藏林芝、教育援藏事业的缩影。以广师大为代表的援藏支教团队,通过各种途径为林芝输送人才师资、改进教学机制,有效缓解林芝师资紧缺的难题,激活当地教育内生动力。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副处级干部、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李桂锋表示,“我们想让格桑花不只开在林芝的山谷,也开在岭南的校园;想让木棉的红与雪山的白,在更多人的心里交织成彩虹。相信广师大支教队会继续把课堂搬上云端,把实训搬进牧场,把梦想种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接下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将不断深化校地共建工作的实效性,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不断深化粤林两地教育合作,持续探索教育对口支援新模式,为广东教育援藏事业贡献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