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学院传统精神,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一个‘做诚信人、说诚信话、做诚信事’的当代大学生,我承诺……”。2月16日,是开学的第一天,我院近2000名学生首批自愿签定“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诚信承诺书”,拉开学院推进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帷幕。作为全省第一家以制度形式制约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并把诚信教育上升到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高校,昨天的签名仪式吸引了中央、省各大媒体的关注,并以大篇幅图文报道了此次活动。

近年来,学院党委针对社会上不诚信的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从2001年起开始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和加强师德建设。四年来,学院先后组织师生开展以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为载体的“校训大讨论”和征集校歌、校徽活动,通过讨论确定校庆日,整理和发掘学院的传统精神和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一个个重诚信、践行承诺的典型不断在校园里涌现。

留校任教的计算机系毕业生林幸福,曾是“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的受益者,尽管家庭负担仍然很重,但他还是准备向“仲明大学生助学金”交回助学金,为学生做出诚信的榜样。外语系的黄秀琼在校期间获得了“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的资助,毕业后在南海一所中学担任英文教师,月收入只有900多元,这对于家庭负担较重的她来说,显然有些困窘。但是,黄秀琼没有忘记当年受到的资助和自己签下的“道义契约”,从菲薄的工资里省下3000元返还受助款,并成为返还金额最高的受助大学生,实现了当初“受惠社会,回报社会”的承诺,在校园成为美谈。陈堪庭,艺术设计系2002届毕业生。甫一毕业,陈堪庭就每月从自己菲薄的工资中拿出100块钱给师弟师妹们设立“特别助学金”。他说:“我现在家庭还很困难,要还自己念书欠下的债,要供弟妹念书”但他知道,虽然是区区的100块钱,也能让“揭不开锅”的学生喘上一口气。他表示,设立这个助学金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受过的帮助,曾经许下的承诺。吴丽杏是财经系2002届毕业生,为了报答社会对她的帮助,兑现自己回报社会的承诺,志愿到西藏任教。

学院党委副书记罗海鸥表示,学院的诚信教育已开展几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有扎实的基础,党委把诚信教育上升到大学诚信文化建设,主要是想从文化育人的新视角,把诚信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整合起来,与理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自律与他律联系起来,用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来培养一代新人,通过教书育人、制度育人、环境育人等具体、生动的形式,建设“诚信立人,严谨为学”的优良学风,使诚信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他说,要营造“讲诚信得益,不诚信受损,讲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通过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诚信文化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大学诚信文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是否诚信”作为入党的一项必要条件,对有不诚信行为者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学生诚信的电子档案,对诚信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对不诚信的恶劣行为进行曝光;把诚信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体现学校办学质量和特色的活动来抓,形成良好的传统和制度,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目前,学院已开始着手建立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诚信档案”及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诚信档案的记录将每年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并将诚信档案上网,公开透明,为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在校的诚信记录。

我院国际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邢植朝教授认为,建设“诚信广东”面对的不仅是各级政府和企业,高校师生也是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全面推进诚信教育和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供用人单位参考,是高校主动接受社会综合评价教育质量的新尝试,诚信建设不仅是“道义契约”,也是把诚信的“软教育”引入教书育人的制度加以探索。

签名活动在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部分同学认为,这是高校一种新的公平教育,它能有效制约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加大不诚信者的“成本”,对自己的学习和做人都有很好的制约作用。也有同学表示“如果自己的诚信档案公布给用人单位,确实有很大的威慑力。以前要求诚信,有的同学不当一回事,现在有诚信档案记录,有了制度制约,如果自己不诚信就自己吃亏。”

据悉,学院党委日前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诚信教育促进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决定》,要求全院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高扬大学诚信文化的旗帜,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诚信文化建设,建设“诚信立人,严谨为学”的优良学风,培养既有远大理想,又踏实诚信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和建设诚信的社会新风尚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