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开展我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遴选推荐工作,具体有关事项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要求内化到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讲授、课程考核、课程评价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每门课程、每个课堂的育人作用,促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促进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自觉投入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在全校范围营造“三全育人”的浓厚氛围。
二、遴选范围
1. 本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包括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三个大类。
2. 此次我校可推荐三类省级项目共8项。其中,拟推荐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3项。以上三类项目拟推荐项目数量将根据实际申报情况和项目质量进行调整。立项为省级项目的,学校将给予相应的教学奖励和经费支持。
3. 本年度申报的以上三类项目,除经专家评审推荐为省级项目外,具有较好基础或培育潜质的项目,经专家评审通过,将作为学校本年度校级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立项,并将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其中: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支持经费为3万元,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支持经费为2万元、课程思政示范课堂1万元。
4. 同一教师本年度最多同时参与两类示范项目申报。
三、遴选条件和要求
(一)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1. 团队负责人应为学校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教授职称和10年(含)以上本科教育教龄,年龄60周岁以下,且在职期间能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团队其他成员一般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及5年(含)以上本科教育教龄(以上年龄及任职时间计算均截止至2020年8月31日,下同)。
2. 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师风,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近3个学年度,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本科课堂教学时数人均不低于108学时/学年。
3. 团队长期致力于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在课程思政理论研究、资源建设等方面有突出成果,并将相关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
4. 团队规模一般应在5人以上,并保持合理的梯队结构,团队内部形成了稳定的“传帮带”机制和教学协作机制。
5. 团队长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育人效果受到同行广泛认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和较大的影响力。
6. 同等条件下,已通过验收的省级教学团队优先予以支持。
(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 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已实施学分管理,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2. 课程负责人应为学校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副教授(含)以上职称和5年(含)以上本科教育教龄,具有丰富的课堂讲授经验和良好的教学口碑,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且在职期间能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3.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并长期稳定从事一线本科教学,有较高的“课程思政”教学素养与能力。
4. 2018年9月1日以来,课程至少有两个学期正常讲授,课程负责人授课学时不低于该课程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且后续专业教学计划中,该课程仍将稳定开设。
5. 课程教学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课程特点适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治意识、历史文化、思想品质、科学精神等德育元素,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能够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并突出思政教育要素考核。
6. 课程授课良好,学生、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优良,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模式对其他同类课程提供较好的借鉴。
7. 同等条件下,省级及以上各项教学奖励获得者或高层次人才、教学名师牵头申报的课程以及已通过验收的省级课程类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三)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1. 必须是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稳定开设的一门本科课程中相对固定的一堂(节)课,时长一般在30-60分钟。
2. 主讲教师应为学校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含)以上职称和5年(含)以上本科教育教龄,长期稳定从事一线本科教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丰富的课堂讲授经验,年龄一般在60周岁以下,且在职期间能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3. 授课教师仪态大方,衣着举止得体,精神风貌良好。教学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讲解深入浅出,课件制作精美,过程适当穿插案例、专业经典等素材,总结精炼到位,个人教学特色突出。
4. 遵循课程教学大纲,思政教学目标明确,能够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育人目标与课程所属学科、专业契合度高,充分提炼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可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达成。
5. 课堂内容饱满,教学环节设计精妙,情景与活动设计新颖,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熟练、有效运用多媒体等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完整且巧妙融入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仁爱之心、人文精神等课程思政内容要素,达到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6. 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参与度高,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获得感较强。
7. 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校内外同行专家等的广泛认可,育人成效显著,课堂教学模式可推广、可借鉴。
四、申报材料要求
1. 申报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分别填写《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申报书》(附件1)、《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附件2)、《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申报书》(附件3)。
2. 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还需提交1节课堂实录教学(课堂或实践)视频。
3. 各申报项目需将申报书及佐证材料合并装订成册,一式一份。
五、工作流程
1. 预申报:请各单位组织有申报意愿的老师填写《预申报表》(附件4),各单位汇总后,于2020年10月10日前发送到邮箱:gsjyk@gpnu.edu.cn。
2. 材料提交:请各申报单位于2020年10月25日(周五)17:00以前,将推荐汇总表盖章版(按推荐优先顺序进行排序)(附件5)及申报材料(申报书和佐证材料合并装订成册,一式一份)的纸质材料一式一份,示范课程和示范课堂还需提交1节课堂实录教学(课堂或实践)视频,送至东校区行政楼206。同时将上述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gsjyk@gpnu.edu.cn。
3. 学校评审推荐:学校拟于2020年10月底组织有关专家对上述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择优限额向省教育厅推荐。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4. 校内公示:7天以上。
5. 网上填报:2020年11月15日前在广东省教育厅教学类项目管理平台(http://120.78.198.104/),填报并上传相关推荐材料。
6. 报送省厅:2020年11月15日前,学校正式行文报送纸质材料至省厅。
请各单位按时报送申报材料,逾期视为放弃申报资格。
六、其他事宜
1. 获评认定为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将同时认定为2020年度省一流本科课程,并优先推送参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相关项目评选。
2.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引领和支持,带动教师全员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3. 申报材料中“附件材料”在申报时必须提供,须由教务处盖章的可在校内遴选工作结束后完成,但项目负责人和所在单位须确保材料的真实性。
工作联系人:单丽娜、赵建云。联系电话:020-38265564。
邮箱:gsjyk@gpnu.edu.cn。办公地点:东校区行政楼206。
附件:
1. 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申报书
2. 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
3. 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申报书
4.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0年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预申报汇总表
5.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0年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推荐汇总表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务处
2020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