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AI素养、创新能力和智能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经研究决定,学校现开展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数量
本年度计划立项100门智慧课程,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学校予以资助,各教学单位申报指标见附件1。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课程须为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且至少经过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二)课程负责人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强,教学改革意识强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课程负责人应主讲本课程2轮次以上。
(三)课程建设团队应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素质优良,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含课程负责人)。近两年,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无教学事故和师德师风问题。
(四)每位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只能申报1项智慧课程项目,作为团队成员参与的项目不得超过2项。
(五)可在原来有较好基础的课程上持续开展智慧课程建设。
(六)鼓励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申报,国一流、省一流课程优先支持。
(七)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三、建设任务
(一)课程模块建设
课程模块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模块:课程概述、课程简介、课程设计、教学团队、教学资源、知识模块、实践教学、课程图谱、课程专属大模型、新形态教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
(二)课程图谱建设
1.建设完整的课程图谱一般包含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图谱、问题图谱、知识图谱等维度。原则上单门课程建设知识点不少于80个,考核知识点不少于50个,每个知识点包含知识点画像、知识点学习路径、知识点详细信息,知识点层级应梳理到3至4级。课程知识图谱建设完成后应及时开展教学实践,形成知识图谱应用案例1~2个。同时,应对知识图谱持续建设、不断完善。
2.课程负责人须保证课程知识图谱中提供的MOOC、教材、虚仿、测试等资源均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构建课程内容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使用的地图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推动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为教师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教学辅助工具,减轻工作负担,优化教学流程,并促进专业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包括但不限于:
1.智能助教
利用AI技术提高教学备课效率,如AI辅助教案设计助手、AI出题助手、AI出卷助手、AI问题场景设计助手等。
2.智能伴学
利用AI技术提供伴随式学习,支持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如智能学伴、智能问答助手、智能视频学习助手、智能写作助手、智能阅读助手、智能资源推荐助手等。
(四)课程应用
1.立项课程力争应用于2025年3月春季学期,边建设边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优化完善。
2.建设成效显著的课程,学校优先推荐上线全国性公共课程平台,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课程。
四、申报流程
(一)学院推荐:各单位按附件1指标于1月6日前汇总填写《智慧课程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发送到教务处邮箱。
(二)材料提交:获得教学单位推荐的课程负责人上传申报书(PDF格式,签字盖章版,见附件3),相关佐证材料(PDF格式,大小控制在20M内为宜,课程教学大纲必须提供)上传至学校“项目申报平台”(网址:http://gpnu.kypt.chaoxing.com),平台使用手册见附件4,系统关闭时间:1月8日17:00。
五、其他
(一)教师可自主选择超星、学堂在线(雨课堂)、智慧树、科大讯飞、向日葵等任意平台建设智慧课程。各辅助平台操作手册见附件5。
(二)教务处将组织专题培训,指导课程团队开展智慧课程建设。
(三)各教学单位应做好本单位智慧课程的建设规划,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的数字化、智能化资源建设及应用。各单位数字化建设成效将作为2024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评价之一。
(四)原则上应于2025年6月前全部完成课程建设并应用,学校将于2025年下半年组织验收。
工作联系人:赵建云;联系电话:020-38265564;
办公地点:东校区行政楼206;邮箱:gsjyk@gpnu.edu.cn。
附件:
1.各教学单位申报名额分配表
2.智慧课程推荐汇总表
3.申报书
4.项目申报平台使用手册
5.课程建设辅助平台使用手册
教务处
202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