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近日,校报记者接连走访我院几位离休老党员,请他们结合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回忆峥嵘岁月,讲述奋斗历程,重温入党时刻,同时分享他们在各个时期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余热再生辉的平凡故事。这些离休老党员身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用无畏诠释忠诚,用奉献彰显担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曾实:见证西藏和平解放
6月24日下午15:40。广东省人民医院。学院党委书记陈韶、学院院长郭杰前往东病区东一号楼看望98岁高龄的老党员、老红军曾实同志。
这是我院唯一一位享受正省级医疗待遇、德高望重的红军老战士。
曾实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早期是一名“教书匠”:
1935年—1936 年曾实在广东揭西县王径富乡陈江田村教书,后参加华南义勇军;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在本乡龙江联校教书的同时,为地下党组织保管和抄写文件,并参加抗日救亡剧社和青年抗救同志会。1938年—1939年在揭西县庆寨小坡洋行知小学教书,做地下党工作;1940年—1941年在揭西县长滩甲溪小学教书,做青抗会和地下党工作;1942年—1943年在揭西县河婆龙家小学教书,做党的工作......
躺在病床上曾老,身上覆盖白色被套,他脸色红润,看上去宁静、安详。待护工在他耳边大声告诉他学院党委书记陈韶和院长郭杰来看望他时,曾老从沉睡中睁开双眼,虽不能说话,但从老人的眼中可以看出他不畏艰苦的倔强性格和顽强生命力。由于曾老身体极度虚弱,在学院领导与曾老家属、护工进行交谈的时候,曾老再次沉沉睡去。
抗战后期,曾实决定“投笔从戎”:
1944年秋末初冬,曾实筹组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1945年1月—9月任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中队政治指导员;1945年10月—1946年3月任大北山工作委员会委员;1946年4月—9月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任纵队政治处联络干事;1946年10月—1947年12月任华野三纵队七师政治部联络干事;1948年—1949年3 月任豫皖苏六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1949年4月—1952年9月任十八军五十三师政治部秘书(正营级)......
据介绍,目前,曾老由于年高体弱,不能正常饮食,只能靠输营养液生存,并通过低流量吸氧。
陈韶和郭杰转达了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良好祝愿,并代表学院党政向曾实同志表示慰问,对曾老为中国革命和我院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详细询问了曾老的身体状况和医疗方案,仔细询问了每天的治疗和用药情况。
随十八军进藏是曾实同志军旅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0年3月上旬,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在四川乐山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随后,曾实同志随张国华军长和谭冠三政委率领的第十八军主力踏上了进藏征程。1951年8月28日由昌都出发,向拉萨挺进。9月7日,部队到达丁青,经过一天的休整后部队渡过怒江,跨过横断山脉。在进军西藏的征途中,曾实同志随部队一路翻越了19座大雪山,涉过数十条冰川急流,穿过不见天日的峦林,踏过一望无垠的草原沼泽地,于10月26日胜利到达拉萨。
1952年10月—1954年3月,曾实同志任第二野战军第18军军长张国华同志的私人秘书(部队团级);1954年4月—1958年2月任中共西藏工委办公厅任秘书科长等职。八年西藏工作战斗生涯,曾实同志见证了昌都战役;参加康藏、青藏两条公路的修建;平定分裂分子发动的叛乱和西藏和平解放等难忘历程。
此刻,在综合病区一区1205病房卧病在床的曾老,可否还忆记起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经过?
陈韶和郭杰强调,曾老是我院一笔宝贵财富,他在革命年代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和对党与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永远值得我院师生员工学习,正是由于一批批共产党人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陈韶和郭杰感谢护工的辛勤劳动并一再嘱咐护工照顾好曾老,同时请曾老家属放心,曾老为中国革命和我院发展所作的贡献,党和国家永远不会忘记,我院师生员工将永远铭记。
临别前,陈韶和郭杰并再次叮嘱曾老家属: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向学院提出,学院一定会竭尽全力。
正当陈韶和郭杰转身离开之际,曾老又从沉睡中醒来,不仅睁开双眼目送陈韶和郭杰,同时拼尽全力缓缓地举起右手,向陈韶和郭杰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由于身体极度虚度,平时连眼睛都睁不开的曾老此时竟然向学院领导行军礼,众人吃惊不小,估计学院领导和其家属谈话时,曾老一直在仔细地听,直到临别时才决定以红军老战士最神圣而庄重的军礼对前来看望他的学院领导表示感谢,病房里响起了掌声,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肃然起敬。
陈韶和郭杰紧紧握住曾老的右手并再次祝曾老健康长寿,才依依不舍离去。
陈冰萍:只要跟党走,就一定能胜利
“我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当时正值抗日烽火燃遍琼崖大地”陈冰萍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开朗健谈,很难想象她今年已经91岁高龄。
“我是独生女,我的家是日寇在北龙乡第一个被摧残的抗属,家破人亡的境地并没有改变和动摇过我追随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
陈冰萍老人是海南万宁人,1940年10月参加革命,在村中第一个参加民众抗日救国会时,还未满15岁。后来,她秘密发展会员,在村中先后成立第一个民救会小组及乡里第一个保民救会,并被选为保主任。1941年5月至8月先后任万宁县万三区民救会及北龙乡民救会常委,不久便当选为县民救会常委。1943年初调任万一二联区民救会常委,后在乐万联合县民救会工作。1946年初,先后被调到琼崖纵队政治部歌舞剧团任组长,第二支队政治处政工队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在白沙特别区任土改工作队长,此后她一直跟着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火洗礼,直至海南解放。
陈老时而陷入沉思,时而状怀激烈。回望历史,经历过无数次生与死考验的她,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就一定能胜利”,话语间无不透出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强烈信念和对党无比忠诚的赤子情怀。这位革命老人的业绩已经入编了《开国将士风云录》等史料书籍。
1985年离休后,陈冰萍老人发挥余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被选为广东省振兴海南联谊会常务理事、妇女组组长。先后撰写自传体长篇回忆录《风雨人生路》《海南妇女干部的摇篮—亿琼崖妇女校》、《抗战时期第三期琼公命运班》《抗战时期第一期干部短训班的回忆》《赤子情怀 革命人生》等回忆录60多万字。
2008年2月3日,陈冰萍老人慷慨无私地将自己珍藏多年、散发着当年抗战烽火硝烟的5件珍贵物品—《琼崖妇女学校规章制度》(她当年亲笔手抄本)、万宁县民救会证章一枚、乐万联县民救会委任为民救会常委的委任令一张、1942年组织发给她的浅蓝色棉布衣料由她亲手裁缝并穿得很旧的唐装一套等交给党组织,成为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开馆展出。
作为学院关工委成员,陈冰萍老人心系学子成长成才,近年年多次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积极教育引导青年学子继承发挥革命传统,增强青年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关心下一代,余热更生辉”,陈老郑重地说。
崔敬珍:一切交给党安排
省林业厅宿舍楼。采访崔敬珍老人的时候,我们比预定的时间早到了一个小时,正担心妨碍老人休息,可是,老人热情爽朗的招呼打消了我们的不安。
落座后崔老向我们打开记忆的匣子。
今年90高龄的崔老1945年参加革命,1945年8月—1945年12月任河北省深东县五区妇救会代主任,1946年1月—1946年12月任河北省束鹿县新城区妇救会主任,1946年12月—1947年11月,分别任河北省束鹿县九区、八区妇救会主任。
“我的入党介绍人叫刘欣,她是当时的束鹿县妇救会主任,精明干练,我从她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入党后不久我就随军南下安徽,任南下工作队第二大队组织干事”
1949年4月—1949年5月崔敬珍在皖南积溪县城庙区任区委副书记,1949年6月—1951年11月任皖南行署人事科科员,后南下广东工作,1951年12月—1956年12月先后任广东省廉江县委、县政府任秘书,副县长,县长,崔敬珍是当时广东省屈指可数的女县长。
这么多年来,崔老工作岗位多次变化,从北到南,从地方党政机关到国有企业,还是后来到湛江水产专科学校担任党委副书记、广东民族学院任人事处长、组织部长,崔敬珍都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讲价钱,她说“这么多年来,我的信念是,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切交给党安排”, 朴素的话语无不体现出这位老共产党员忠诚于组织、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的党性修养和坚定信念。
1985年6月,崔老办理离休。离休后她依然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一直关心学院事业发展,关心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积极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如今虽然年高体弱,崔老仍每天抽空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和学院发展。
“崔老最近喜欢读什么书啊”我们问。
“我最近一直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崔老一边回答,一边让儿媳妇到房间拿出一本黄色小本本来,我们定睛一看,原来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编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翻开书本,只见书中不少地方留有崔老阅读时做的标记,尤其书中第41页“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关段落,崔老划了着重线并作了眉批,可见,崔老阅读时的认真细致。
崔敬珍老人离休后一直把学习党的理论、践行党的理论当做一个共产党员的终生使命,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张文君:爱国高于爱家
92岁老党员张文君家住南校区。家里陈设简单,但他亲自订立的《张氏家训》第一条“爱国高于爱家”摆在显眼位置。
张老回忆,小学校长和部分老师就是共产党员,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共产主义的熏陶、教育。
张文君在河南开封上高中的时候,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剧社,曾参与演出话剧《化子锄奸》,宣传抗日。1946年春,张文君到河南省襄城县会计室工作,后到襄城县简易师范学校当会计,校长刘书丹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实际上是共产党的支部书记,受其影响,张文君在思想上、在心灵深处向往着共产党。
1947年11月5日,襄城解放,“我一个人前去迎接解放军,见到的是张衍副政委(后任国防科委主任)和贾朝营长”
张衍副政委要张文君下乡动员有文化的青年人出来工作,张文君分别到同事家里进行动员,说服大家参加襄城县知识分子训练班进行思想改造。后来,张文君和同伴被送往豫陕鄂军政大学学习、培训,在那里,张文君担任学生会负责人,起草发表《告豫西青年书》,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号召有志青年参加解放区的工作。
后来,刘邓大军所建立的太行太岳根据地迅速发展,张文君参加由“军大”学员五十多人组成的工作队下乡,在异常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下开展工作。“我们的工作是到新解放的地区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和布置征粮,非常艰苦,也非常危险,仅仅在1948年上半年,豫西征粮工作队就有上千人遭到敌人的杀害。”张老回忆到。
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说明支前工作的重要性,而张文君就是当年淮海战场百万后勤支前大军中的普通一员。1948年底,中原人民临时政府成立,豫西豫东行署合并,张文君在行署财务部二处从事审计工作,他积极参加支援前线、发展生产和整顿财政等工作,见证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和人民政权的建立。
离休后的张老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对子女亲属要求尤其严格,《张氏家训》共八条,第一条是“爱国高于爱家,凡是对家有小利而损害国家大利的事,绝不参与”,八条家训家规,反映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和思想境界。
作为离退休党委第十三党支部的一名成员,张文君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从不放松学习,2014年4月,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支部学习会上,张文君作了题为《治国理政新篇章——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体会》专题发言。
“年轻人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不适合我们。我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满信心。”采访的最后,张文君老人坚定地说。
王昌荣:火线入党见忠诚
王昌荣老人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今年92岁。听说学院有人过来看望他,一早就在客厅迎候。
“你们来看我啦,好想你们啊”,他用手搭成遮光的凉棚,好看清来者的模样。后来才得知,由于当年战场上饱尝太多炮灰侵袭,损坏了眼睛,导致老人现在几近失明。陪同记者前来的学院离退休党委陈丽珍书记告诉王老,顺路给他买了几个苹果,祝他平安健康。“你们这样做违法了八项规定”,客厅里响起了王昌荣老人爽朗的笑声。
92岁的老人走过怎样的战斗历程,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入党的呢?王老陷入了沉思。
“入党的事情我记得非常清楚”,王老神情严肃,他慷慨激昂的讲述很快把我们带到当年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19日晚,王老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赴朝参战部队秘密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击以美国为首的侵朝“联合国军”。“1951年1月1日,那天晚上冷啊,零下39度,为了消灭敌军炮兵团,我们只带了武器弹药,轻装跑步前进,行军过程中共有6名战士倒下了。我团终于在3小时内赶到了90里外的指定地点,并抢占了所有制高点。痛快啊!那场战斗把敌人打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基本全歼敌军炮兵团。”
接着,王老回忆起当年火线入党的经历。
“1951年2月11日,我军发动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战役——横城反击战,在龙头里战斗中,当时我们连5个连级干部,两个牺牲,三个受伤,当时牺牲的、受伤的往往是共产党员,服从命令不是口号,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这场战役中,当时,我所在的部队弹药全部打光了,这时我主动请缨去扛弹药。事后想想都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量和勇气。那个时候真的非常危险啊。当时,我从阵地下来,敌人的炮火非常厉害,开始的时候只听到轰隆隆的炮火声和嗖嗖的子弹声,最后什么都听不到了,只看到处处灰尘滚滚,我穿过敌人的炮火线,完全靠感觉从阵地上下来,接着又扛着弹药、穿过敌人的炮火线,把弹药扛到我军阵地。在这场战斗由于我作战勇敢,不怕死,表现好,包括我在的6名同志火线入党,我也因此立了三等功,并由班长提拔为排长。”
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岁月,王老时而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时而因为怀念战场上失去的战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目前,我院419名离退休党员中,老红军1名;抗战老战士6名,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32名。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走访其中几位革命前辈,簇拥在他们身边,细细聆听他们忆述发生在遥远昨天的战斗经历和革命故事。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建立奋斗不息,浴血奋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深深感染着我们,大家深切感受到这些革命老人灿若云霞的信仰光华,重又接受一次精神洗礼,深受教育。
由于时间所限,我们未能全部走访,但是他们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正是由于一批批共产党人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基础。
回望早已逝去的弥漫硝烟,我们依然清晰看到,革命前辈们心中那面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
向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革命事业的老共产党员学习、致敬。(卢敏浪 王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