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陈南先老师带领文学与传媒学院八十多位本科生、研究生前往羊城创意产业园•中央车站共襄南国文坛盛举——“2018年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暨年见•文学专场”。本次活动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同主办,由羊城晚报粤派批评•陈桥生工作室、羊城晚报活动大平台共同承办,盛典星光熠熠、高潮迭起,蔚为大观地展示了“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榜”作为羊城闪亮文化名片的竟体芳兰。
四月天春意阑珊,花地处来者云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白云校区的同学们终于来到创意园大门。明媚的阳光以一种循序渐进的节奏浸润着整个渐渐温暖舒适的羊城创意园,和煦的春风夹杂着温润的气息。一幢富含创意气息的大楼首先映入眼帘,草地上的鸟儿则恬然栖息,清幽的环境唤醒了大家心中的文学情怀。漫步在创意园的道路上时,大家便开始兴奋地讲诉自己崇敬的作家。一位少数民族同学说道:“雷平阳老师一直在云南书写乡土,还关注生态环境,我也是来自农村,好想有机会跟雷老师握手!”另一位同学则感慨:“没想到严歌苓老师会不远万里从美国回来,要是能单独来张合照就好了!”期待与作家见面的激动之情显露无遗。

盛典开场之前,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在宣传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与老师合影留念。之后,众位文学大咖也陆续到达现场,并于门前合影留念,随后徐徐步入会场。而周围的不少文学爱好者也是满怀期待,欲先目睹文坛大家的风采,并在手中准备好笔与相关书籍,期待得到大咖们的签名真迹。
盛典伊始,广州歌舞剧院带来了富有岭南风情的团扇舞《岭水佳人》。清澈悠远的乐音里缓步轻摇的如水佳人,以轻盈曼妙的舞姿勾勒出,柔美婉丽的绰约风姿,举手投足间也不失摩登和洒脱的气韵。
一番独具岭南滋味的暖场表演后,“观音杯•2018花地文学榜”颁奖典礼正式拉开帷幕。
“隔墙红遍千株树,何日能来看木棉。”盛典主持人邓琼登场,在屏幕上为现场观众放映了一个简短的“花地文学榜”视频,娓娓道来花地文学榜的诞生与发展历程以及这五年的花地硕果。此外,邓琼介绍了莅临的作家、领导、评委以及各单位的媒体朋友,整个会场高朋满座。

在邓琼的引荐下,主办方之一、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刘志勇受邀上台致辞。刘志勇简单介绍东莞观音山,表达了欲将观音山打造为岭南佛教旅游胜地、文化名山的未来展望,热忱邀请莅会的学者、作家、领导们到观音山参观、学习、交流。
接着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致辞。刘海陵追根溯源,介绍了羊城晚报副刊和花地文学榜的建立创办与发展历程,肯定了羊城晚报“书写着历史,描绘着时代,洞见着人心”的事业方向,旁征博引曹丕、白居易、习近平等人之语,论述“生平、名字终会被时间抹去,留下的文章却始终闪闪发光”,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里,羊城晚报副刊“不忘初心,坚持用文学的美来抵制媚俗低俗,让每一个静心阅读的读者体会到花地对文学的信仰和初心”,他诚挚邀请广大文学创作者“在花地播种、耕种、收获,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为祖国的文学花圃培植更多的绚烂之花”。刘海陵一番推心置腹的讲话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朝种暮获,氤氲兮墨香沁润
2018花地文学榜年度颁奖盛典的第一个颁发的奖项是“花地文学榜•年度新锐文学。
《雅马哈鱼档》《情满珠江》的作者章以武先生揭晓了该奖的得主——石一枫的《心灵外史》。章以武称石一枫“以长篇小说的篇幅承担了一个叙述当代人心灵世界的宏大命题”,表现出“70后”作家超越日常生活叙事的努力。此外,章先生表示,作品《心灵外史》“既带有明显的时代焦虑症、孤独感,也带有不与时代妥协的英雄气概”,即使不足以表现一代人“巨大的心灵困境”,但作品中裹挟的良知仍能勾勒出这一代人的侧影。接着,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宣布第二个奖项“2018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花落雷平阳的《送流水》。许钦松代表主办方盛誉僻处云南的雷平阳是“这个时代最擅长写作笔记和寓言的诗人”,数十年来以“将现实变为‘诗歌中的现实’”为己任,“固执得与语言、生存和时代相爱相杀,记录下面对形形色色事件时内心的悸动,誓得出‘艺术性即为永恒的新闻性’的惊人之论”,作者这种一意孤行、近取于物的创作态度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被贴上的“地域性写作”标签,其“纸上荒野”早已拥有更高迈的价值;而本次获奖的《送流水》则是作者的诗歌创作风格从沉重、复杂走向开阔、简洁的转型,“紧张、痛感和高密度的意象让位于‘随意’”,一声“流水遮住我的姓名,任诗章自行漂流”是诗人自设的又一道诗意的难关,愿作者能够实现“还原诗、离开诗、这就是诗”的新的愿望。 “2018花地文学榜年度散文”由周晓枫的《有如候鸟》摘得,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世旭为得主及作品做致辞和颁奖。致辞时,陈世旭针对题为《禽兽》、《石头、剪刀、步》两组文字给予了高度肯定,点评它们“眼光独到,比拟新奇,冷静直入的观察与富于想象力的修辞相得益彰,达到了动物描写的极致,也是这部散文集的高峰”。尽管周晓枫在创作时融入了戏剧、小说、诗歌和哲学等元素,“但她的散文给人印象更深的,似乎是她的博物学趣味及其‘昆虫记’式的细腻观察”,以人类之眼观察动物世界,也以动物之眼观察人类世界,打通了人类世界与动物世界本就存在的隐秘通道。

随后,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林岗先生揭晓了“花地文学榜•年度文学评论”的获奖者及作品为江弱水的《诗的八堂课》。该作品以系列讲座的“抽丝织锦”形式展开问题,带给读者知性与感性的双重满足,得到了林岗先生的高度评价:“是一册不可多得的诗学入门”。同时,江弱水“凭藉来自中国古典诗学体系中的关键词”对诗歌作出了“别样的观照”。这种跨越古今中西的创作风格,是对来自王国维、朱光潜、梁宗岱、钱钟书等近现代大家的“利用中国古典诗学的概念或框架来接引西方诗学”的学术研究的统绪延续,“顺着他的指引,读者可以进入更宽阔的诗思天地”,林岗如是赞许道。而这也与江弱水自身对诗歌的“诗是不灭,能与天地造化争一日之长短”的心灵坚守有琴瑟和鸣之意。
“不让人预测成真”的频频点睛情节创意,使得苏童的《玛多娜生意》在入围的十部短篇小说中脱颖而出并荣膺“花地文学榜ž年度短篇小说”奖。该奖的颁奖致词者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学者刘斯奋先生。刘斯奋诙谐地表示苏童“已过中年,写作趋于节制”,“作家偏重想象的天赋被现实的逻辑所牵引,早年所追求的有色彩、有温度的语言已归于静水流深之境”,但仍然与这个时代的光怪陆离痛痒相关,“以‘不写之写’呈现芸芸众生的痛楚”,“用最世故的目光去寻找最纯洁的世界”,譬如获奖的《玛多娜生意》虽无“香樟树街、阴郁南方、颓败家族”等决绝地处置生死的“苏式标签”,但作品中由广告公司、深圳、玛多娜等世相符号构成的荒诞现实“延续着他对成长话题、街巷青年一代的关注”,其短篇小说以将读者“徐徐送至新的境地”。
一度纵横荧屏的电影《芳华》的小说原著在本次入围的十部长篇小说中同样备受瞩目,并以其“温柔细致而又深刻入骨”的创作风格摘得“花地文学榜ž年度长篇小说”桂冠。这部以第一人称写作,在叙述者和“我”之间游离、变幻的似真似幻的小说,恰如颁奖者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饶芃子在致词中提到的:“在不加矫饰的冷酷描写中,展示了忠诚与背叛、信任与告密、无私与卑鄙”,“字里行间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严歌苓对人性弱点的反思、对笔下人物的慈悲”。俨如严歌苓所言“任何情感,任何美的东西都是带有一点哀愁的”,“芳华”二字,既非一种讽刺,也不是一种歌颂,“它是一切岁月终归平静后的温柔”,故而作者是在一种“我和你们一样”的道德大前提下,平静地陈述、迟疑地批判,这种关于折射丰富现实与复杂人性的平静与迟疑,“本身就是一种慈悲”。
晚8:30许,伴随着国家一级演员周小雨带来的电影《芳华》主题曲《绒花》的倾情献唱以及一声真挚的致敬,2018年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的上半场宣告落幕。愿“文字的海,润泽花地,年来盛景闻天下”,主持人邓琼如是祝福。
妙语如串珠,宾主尽欢颜
片刻休息后,2018花地文学榜进入了下半场,即年见•文学专场。据了解,“年见”是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精心打造,包罗政治、文化、科技、商业等领域的精英人物,讲述开拓人生、创新创业、传承文化、引领未来的主题演讲活动。当“年见”与文学相遇,相约2018花地文学榜润泽花地,两大优质品牌共同为读者打造了一场群英荟萃的文学专场盛宴!在这场文化大典,六位年度获奖作家围绕“文学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主题,以迥异悬殊的演讲风格分享了他们的获奖感言与文学历程。

首位登台的严歌苓先向羊城晚报花地致谢,她笑逐颜开,“有一群傻子在这片地上种花,我们有一片小小的花地,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随后,严歌苓称自己是一个胆怯的人,“不敢直面读者,躲在她所以小说人物的后面,借他们说出严歌苓发现的真相”。最后,严歌苓详细诉说自己在芝加哥滞留时关于《女房东》的虚构创作过程。一件漂亮的女性蕾丝边内衣在朦胧的日出中飘舞,引起了一个中年男子的想象,在灵与肉的想象中,这件女人的内衣成了移民者孤独心情的写照,“对美丽只敢幻想,而不敢去接近的怯懦”,以此告诉读者们要用灵感的颤栗和虚构的本领来“把一颗种子、一个虚构变成一个作品”。
雷平阳以“背着一面镜子到处跑”为主题展开思想尖锐的演讲。他从追问阐述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出发,以一位散文家才思枯竭的例子警示文学与时代的分离。他还回忆起2005年与羊城晚报的渊源。“因为这场讨论,我从一个偏安云南、默默无闻的写作者,被带入时代写作的现场。”最后,雷平阳朗诵诗歌《送流水》第一篇《我不知道》结束了他的演讲。
2018花地文学榜年度文学评论奖得主江弱水笑称已经忘了还有《诗的教育与批评》这个题目,并接着严歌苓“虚构”这个话题探讨。他举例说对于我们的同桌小芳、隔壁老王,我们对林黛玉、鲁智深等更了解,指出“虚构往往比真实更真实”,更能让人记住。此外,随着近年来诗词的逐渐升温,《诗的八堂课》得奖对他来说,更多是“对诗的精神回归奖励,是现代人对物质追求之后开始对精神的追求。”
接下来上场的是周晓枫,她以《微小的自我辽阔的世界》为题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声。优雅的周晓枫一开始很谦虚,她说自己是除了散文,其它都不会写,“在散文里当钉子户,不是忠诚,而是我能力的局限。”当谈到散文家在困惑挣扎时,周晓枫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关于“自主选择”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写作者应该得到暗示,懂得尊重、倾听、爱别人,能帮助自己从困境中脱身。”
新锐文学,是今年花地文学榜新设的门类。新锐,与年龄有关,更与一种文学情怀有关。分享《我们的时代与文学》主题的石一枫一上台就打趣道:“给我颁发新锐文学奖,可能是因为我岁数比较小,看起来也不是特别正经的人,很可能是长得比较新锐。”他表示自己“还是比较传统甚至老旧的”,喜欢人和事只能发生在特定时间地点。他认为这个时代有两个特点:一是变化太快,一代人过几代人的生活;二是束手无策的无力感,如同广东的包子,“看起来是甜的,其实是咸的,看起来是素的,结果是肉的,有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大家瞩目的焦点人物苏童。苏童开场即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骄傲我是花地的一朵花”的幽默风趣引得台下发出阵阵笑声和热烈掌声。随后,他以意大利费里尼执导的电影《八又二分之一》切入主题“以写作保留希望”。苏童生动地诠释了对“八又二分之一”的看法,认为这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简称,是一种不匀称的精神分割法,是大的绝望、小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仍然面临着一个‘八又二分之一’的时代”,面临着惊慌、疲惫、厌倦、愤怒和枪支等诸多消极因素,那句“这样现代而又雷同的生活给予我们的有多少是珍珠?又有多少是垃圾?”给了在场的观众们以醍醐灌顶之醒。演讲接近尾声时,苏童再三强调在追求寓意长长久久(“九”)的美好愿景中,写作是“剩余的二分之一”,唯有写作才是时代能够赐予我们的主要故事,希冀大家“以写作保留希望”。
叹未尽之余兴,于诗书中孜求
临近落幕,主持人发出了一连串直击现实的心灵叩问,“时光走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文学吗?每天,你面对的是一桩桩‘玛多娜生意’还是‘诗的八堂课’?你所爱的,是‘有如候鸟’,与天地应和着‘送流水’,还是潜修一部‘心灵外史’,倾泻文字,让它绽放恒久的‘芳华’?”
主持人的总结陈词,将获奖作品的名字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这场来自文学盛宴的现场追问,令全场观众陷入了文学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关系的深刻反思中。
至此, 2018年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暨年见•文学专场圆满落幕。到场嘉宾到台前合影留念,台下深怀热情的文学爱好者则排成长队等候学者们的亲笔签名。
广师学子们纷纷与著名作家、学者交谈、合影,不舍离别。一学子坦言感慨:“作家们都很平易近人,自己和作家们面对面接触却是十分激动!”愿文学爱好者们诗书不少、笔耕不辍,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中接受文学的濡染。

同学们有幸参加此次文学排行榜颁奖盛典活动,要归功于文传学院兼职教授、《羊城晚报》副刊部主任、高级记者陈桥生博士和陈南先教授的细心安排和精心组织。
文学的种子已经种下,文学的力量不可估量,文学的精神将永远滋养我们的心田。南国四月天,花地绽芳菲,2019,我们期待再见!
(图文:李碧霞 严雨晴 黄俊桦 赵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