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澳门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朱寿桐教授应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邀请,到白云校区学术报告厅为师生作题为《文学感动力探秘:逆势而为》的学术报告,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盛宴。讲座由文传学院副院长佘爱春教授主持,300多名师生聆听了演讲。
讲座在朱寿桐幽默风趣的妙语中开始。他以雕塑名作《拉奥孔》为导入,提出文学感动力产生的基点是一种利害关系,文学不仅是知识性的,也是涉身性的,与现实生活、个人生命的利害关系密切相关。文学感动力要通过作品的逆势点来产生,在曲折、逆反、劣势的状态下,造成对接受者情感状态的触碰和感动。讲座中,朱寿桐以中外文艺作品为例深入浅出的进行分析论证,对文学感动力进行了精彩独到的阐述。他指出,审美可以是超功利的,将人物置于命运的逆势、道德的逆势、理性的逆势之中,其所做出的抗争或者自我救赎将会使自然焕发出人性善的光彩。
讲座引起了在场师生们的热切回应和积极讨论。在互动环节,朱寿桐就同学们关心的“美感和感动层次的比较”“网络文本中感动力退化”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让同学们获益匪浅。最后,佘爱春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
据悉,朱寿桐为澳门大学南国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副主任。曾任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访问教授,日本九州大学言语文化部、韩国崇实大学中语中文学科客座教授等海内外十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出版个人学术著作20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