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学校党委有关决策部署,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校地共建新模式,5月7日至8日,后勤处党委书记赵珲、处长舒立新,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伟光率队赴韶关乐昌市坪石镇开展校地结对共建交流工作。

在学校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赵元笃、刘增洋的陪同下,调研组一行来到坪石镇转村村,受到村党支部书记黄俊友等转村村“两委”干部的热情接待,双方组织召开座谈会。
座谈会上,黄俊友代表转村村党支部对我校的大力帮扶表示感谢,并对转村村的人口规模、自然条件、基层党建、经济结构以及发展短板等基本村情作了阐述,就充分利用校地优质资源,为转村村开展文化宣传、盘活村集体经济提出合作共建思路。赵元笃详细介绍了校地结对共建的背景与意义,希望双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校地高质量发展成果。
杨伟光指出,探索校地共建新模式,是深入开展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尝试。学校将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聚焦“校地结对共建,共促乡村振兴”主题,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双方统一思想,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深层次产学研合作。
赵珲表示,转村村党委的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亮点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双方将以组织共建、学习交流、业务互助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做到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互补、以共建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党建互促互进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村委工作、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优势,同频共振、奋力前行,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会后,调研组一行进村入户,与村民进行亲切交流,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并为五保户家庭送上慰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