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我校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我校与大埔县进行省“双百行动”对接的合作事项落实落地,10月23日—24日,由校友办(基金办)主任罗继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迎吉,美术学院张俊竹教授、陈浩昕老师,民族学院汤苑芳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海岑博士组成的调研组赴梅州市大埔县考察,协助大埔县做好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陈列馆整体提升改造建设。
10月23日下午,调研组一行考察并听取了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陈列馆、南方工委旧址有关情况介绍;随后,前往枫朗镇坎下村罗明故居考察并听取故居保护情况介绍;在大埔县博物馆考察并听取县博物馆主要负责同志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有关情况介绍。
10月24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参加了在大埔县委县政府大楼三楼组织部会议室召开的座谈会。大埔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榆昌主持会议并对调研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大埔县枫朗镇党委、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博物馆,相关项目设计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建新就有关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纵革命史挖掘和保护工作以及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陈列馆布展设计作了简要汇报。与会人员围绕陈列馆整体提升改造建设事宜座谈交流。我校调研组一行从陈列馆的设计理念、展示内容、展厅布局、表现形式、展示手段、参观路径,声、光、电、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历史实物、档案的搜集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双方一致表示,将继续加强沟通,努力做好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陈列馆整体提升改造建设,使闽粤赣边区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得到全方位、立体式、更生动的展示,更好赓续边纵血脉,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助推原中央苏区加快振兴发展。
据悉,闽粤赣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创建并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战略区域。闽粤赣边区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闽粤赣边区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重要基地之一。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年代里,闽粤赣边区涌现了罗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郭滴人、曾山、古大存、方方等一大批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闽粤赣边区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无畏,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9年1月,大埔是广东首个被确认的中央苏区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伯承、叶剑英、陈毅、邓颖超、方方、古大存、李碧山、魏金水、刘永生等革命先辈先后通过大埔的红色交通线进入瑞金,一大批战略物资也由大埔运进中央苏区。在中央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大埔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积极筹集钱粮支援苏区红军,并发动广大青年参加红军。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大埔数百名优秀儿女参加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其中有姓名可考者便有26人,名列广东之首。大埔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大埔有600多位知名优秀儿女和数以万计无名英雄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