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12月5日上午,文学与传媒学院在东校区工业中心803室举行“大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系列活动暨“校外实践导师”聘任仪式。学院党委书记李双贵、院长项裕荣、党委副书记林庆以及来自省内13所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20名教育行业优秀校友和用人单位骨干教师出席此活动。

在聘任仪式上,项裕荣对受聘导师表示热烈欢迎,对校友们反哺母院的情怀和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行业骨干们能够为学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在更多层次开展合作。李双贵强调,此次聘任的20名导师,均是在省内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业务能力突出的佼佼者,大家的加入必将为学院师范生的培养带来宝贵的经验,补足学生实践方面的短板,进一步促进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提升。随后,项裕荣与各位代表签订校外实践导师聘任协议并颁发聘书,并和代表们进行了交流分享。
当天下午,校外实践导师代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2005届校友张志毅在白云校区为在校生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校外实践导师系列”分享会,他以《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兼谈大学期间如何培养未来职业能力》为题,从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划切入,强调职业能力应在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起来,倡导在校生多参与校园活动,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在谈到语文教学时,他认为语文老师应具备八个意识:师者意识、素养意识、学科意识、文本意识、群文意识、口诀意识、跨科意识、学用意识。同时他建议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分享了许多实用巧妙的备课方法,引起在场学生的热烈反响。
文学与传媒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校友和用人单位对在校生的传帮带作用,构建“五职”结合就业育人格局,充分促进优秀校友和用人单位在“职业导师启蒙”“职业经验分享”等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此次校外实践导师的聘任,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学院对师范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更是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需求高度衔接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