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深我校师生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校内外法学学术交流,12月8日晚,原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第八届副会长江必新教授应邀为我校河源校区师生作《法治中国建设的若干问题》专题讲座。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河源校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180余名师生代表,以及广东竞方律师事务所律师一同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俊辉主持。

江必新教授首先以法治中国对国家、对法律人以及对未来法治工作的意义为切入点,阐释了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性。随后,他沿循“为什么要建设法治中国—法治中国的基本面相—怎么样建设法治中国”的思路,深入、细致地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分享了他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深刻理解。江必新认为,法治中国建设是一项不断向前发展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中国特色”与“法治底色”为基本色调。其中,“中国特色”是指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法治底色”是指法治中国建设应当坚持人类法治文明的共通理念。同时,江教授还提出需要以统筹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统筹共同推进和一体建设、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改革和法治以及统筹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五个统筹”为推进方略,以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相结合、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优秀外来经验和继承优秀法治传统相结合的“四项结合”为推进方式,以及以政治保障、组织保障、队伍保障、思想理论保障、物质保障的“五大保障”为支持措施,具化了师生对法治中国建设实践的认知。
讲座结束后,黄俊辉对讲座的精彩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他指出,本次讲座内容蕴含江必新教授对法治中国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与理论升华,非常具有启发性。
互动交流环节中,江必新教授还与我校师生围绕公益诉讼立法、案例分析以及其本人的求学经历分享了他的看法和观点。最后,江教授勉励同学们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以成长为德法兼修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人才为目标,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未来更好地参与到法治中国的建设之中。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据悉,江必新,北京大学宪法行政法博士、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原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第三巡回法庭分党组书记、庭长,二级大法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依法治国办第一督察组组长。江必新教授还兼任中国法学会第八届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法官学院、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9年被评为“当代中国法学名家”,2015年获中国行政法学“杰出贡献奖”,2016年获第二届“金平法学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