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词化作绕梁音韵,国风雅乐激荡时代回响。3月29日晚,由学校团委主办、音乐学院团委承办、国风雅韵音乐协会协办的第三届“国风雅韵·中华古诗词音乐作品大赛”决赛在东校区第二教学楼602演播厅举行。活动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为主题,通过创新演绎古典诗词音乐作品,让传统文化在当代校园焕发新生。





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黄锡炳在致辞中指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济世情怀,苏轼“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旷达风骨都饱含精神力量,号召青年学子“以乐为舟,载道承文”,在艺术创作中厚植文化自信。





决赛现场佳作云集,多学科交融呈现中华美学神韵。其中,音乐学院原创岭南诗歌《陇西行》以磅礴合唱重塑“誓扫匈奴不顾身”的边塞史诗,铁血柔情震撼全场;外国语学院的《咏梅》通过音乐动漫形式,将梅花傲雪风骨化为跃动音符,获评“最佳创意奖”;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岳阳楼记》以戏剧吟诵再现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士人担当;跨专业团队的课本剧《木兰辞》融合古筝、剑舞与多媒体技术,立体呈现巾帼英雄的忠孝传奇。

“诗词是刻进中国人血脉的密码。”大赛总策划苏玲芬老师表示,参赛作品在坚守原作风骨的同时,大胆融入流行、电子、戏剧等现代元素,彰显了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现场观众沉浸于“诗中有乐,乐中见史”的视听盛宴,从《诗经》的“呦呦鹿鸣”到盛唐的“大漠孤烟”,中华诗词始终与音乐共生共美。本届大赛以青春创意激活古典文本,正是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据悉,自2024年10月赛事启动以来,大赛吸引全校300余名学子参与,收到原创及改编作品78件。经严格评审,19组作品脱颖而出入围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