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与广州实践”研讨会暨广州市社会学人类学学会雅集在我校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州市社会学人类学学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和青粤民族学研究中心等共同承办。作为羊城社会学人类学学术共同体的年终盛会,学者们相聚广师大,回首广州社会学人类学界一年来走过的深刻足迹,期许新一年学科发展的美好前景。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和我校民族学院师生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50余名学者参与了此次雅集。
我校副校长黄秋文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校概况及民族学学科建设发展情况,高度肯定了会议聚焦“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与广州实践”议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期待学者们立足广州这座湾区核心城市,关切和回应新时代命题,为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作出应有的贡献。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级调研员宣政致辞时表示,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塑造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前提,广州社会学人类学学者应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大努力。广州市社会学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及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大鸣致辞中表示,举办此次雅集,既是赓续学会的历史传统,更是凝聚区域学术共同体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广州的社会学人类学学人在新的一年努力前行,接续奋斗,不断书写这一学科在广州的新实践与新发展。随后,与会的学会副会长们分别介绍了所在单位学科建设和个人进行的学术研究情况。
在主旨发言环节,周大鸣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彭未名教授、中山大学孙九霞教授、我校民族学院院长杨文炯教授先后作了题为《沿海民族走廊:整合海洋研究的新视野》《中华文明助力民族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旅游发展与各民族“三交”:社会团结理论视角》《中国式现代化之内部多样性的人类学思考》的学术报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黄玉研究员主持了自由发言与讨论环节,学者们就会议主题和主旨发言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对话。
会议闭幕式由中山大学程瑜教授主持,周大鸣教授对会议取得的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向为举办会议作出贡献的我校民族学院师生团队表示感谢,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广师大民族学学科发展与博士点建设。会后,周大鸣教授、广州市委党校原副校长王永平教授、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凯等学者以书法遣兴,挥毫泼墨,为全体与会者献上新年祝福,共同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