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河源市委“138”的工作安排,结合河源市主导产业特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奋力打造河源市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7月19日,“万绿河源”院士校长圆桌会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场)在河源隆重举行。会议以“创新引领,河源‘智造’”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高端交流平台,汇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共同探讨电子信息产业的前沿趋势、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路径,为河源市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力。

会议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主办,河源市广师大研究院承办,河源市高新区商会、河源市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河源市湾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协办,得到了河源市科学技术局大力支持。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戴青云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陈俊龙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潘开林教授,河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春艳等专家学者、领导嘉宾出席。会议由河源校区管委会主任刘晓勇担任学术报告主持人,议程紧凑而高效,吸引了来自河源市相关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产业园区主要负责同志、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有关部门领导、师生代表,河源市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代表、创新平台、市直学校及协会、商会代表近200人参加。

谢春艳在致辞中介绍了河源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与集群发展现状及目前处在产业链终端环节产业附加值较低、技术人才储备支撑不够的痛点,希望通过这场盛会汇聚各方的智慧,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探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共同找寻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赛道。希望专家传经送宝,分享河源产业发展所需的前沿理论、先进技术、宝贵经验,并深入产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一线指导和调研,为企业技术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做实制造业当家,贡献宝贵智慧。





戴青云在致辞中引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强调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她指出本次会议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邀请院士、专家等学术大咖分享行业智慧,是促进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建立常态化机制的重要平台,对提升河源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戴青云表示,希望与会者共同努力,为河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享受学术盛宴,聆听专家智慧,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不断向前发展。





围绕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主旋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牢牢抓住“制造业当家”这个“关键点”,努力壮大主导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会议专家学者开展了紧凑而又务实的交流、探讨。

陈俊龙院士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电子信息产业‘智造’”的报告,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创新应用与广阔前景。他强调,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强大的计算能力与深度学习能力正深刻改变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传统制造模式,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高效的自动化生产流程优化以及创新的产品设计,人工智能大模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还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展望未来,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速电子信息产业“智造”升级,开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篇章,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潘开林就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提出,面对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机遇,需构建更加紧密的产教融合生态,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实训基地,不仅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还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集成电路产业乃至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创新与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最后,戴青云分享了“坚持‘一个创新、两个转化’服务河源绿色崛起”的经验与思考。她从强调知识产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启篇,介绍学校坚持“一个创新、两个转化”,强化有组织科研的创新举措,围绕“河源所需、广师大所能”提升高校服务河源绿色崛起的具体思路和举措展开论述。





此外,会议还安排了学术考察和院士专家咨询会、专家现场咨询会,专家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及发展方向、实现路径等方面与相关企业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对卡脖子技术难题和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疑问问诊把脉,为后续搭建院士专家交流合作桥梁提供专业咨询和解决方案。

本次“万绿河源”院士校长圆桌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河源市电子信息产业搭建了高端对话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举措,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汇聚河源,共同推动重点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为河源高质量发展贡献广师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