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为深入贯彻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和河源市“产业建设大会战”战略部署,促进先进材料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河源市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院士杰青河源行——先进材料专场”活动在河源校区博学大讲堂105报告厅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戴青云,华南理工大学李烈军院士、倪东惠教授,河源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钟巧川等专家领导出席活动。连平县华丰钢铁、连平县昕隆实业、广东恒昌优特合金钢、河源富马硬质合金、河源凯源硬质合金等钢铁和粉末冶金相关先进材料企业代表,河源研究院以及相关专业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戴青云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河源校区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建设成效。她表示,学校始终坚持“河源所需、广师大所能”的校地合作理念,围绕“申博冲百”目标,深化与河源的校地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为助力河源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百亿级水经济、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产业等“1+3”产业集群贡献广师大的智慧和力量。
钟巧川在发言中指出,河源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延伸的重要腹地,正积极布局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管河源的先进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仍面临装备水平落后、产业链延伸不足等挑战,亟需院士专家的智力支持,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李烈军院士以《把握新质生产力要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促双强》为题作了精彩报告。李烈军院士立足广东产业发展实际,从理论高度和实践维度深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与发展路径,系统介绍了广东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并就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进行了深刻剖析,为与会人员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倪东惠教授以《AI与新能源热潮下粉末冶金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聚焦AI技术与新能源产业双重驱动下的发展机遇,重点探讨了粉末冶金在风能发电装备、新型储能系统、氢能储运设备以及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应用,并结合AI赋能为粉末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河源市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研讨会”环节,河源市钢铁行业协会及优特钢制造企业数十位代表与李烈军院士团队围绕新材料研发、低碳技术应用、行业发展方向等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李烈军院士团队分享了其在汽车用高强钢、海工钢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立足河源实际,就如何推动钢铁行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下午,院士专家团队一行前往河源德润钢铁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重点参观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环保管控治一体化智慧平台和高温熔炉智能产线。在院士专家现场咨询会上,德润钢铁总工程师李永寿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情况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院士专家们建议企业要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将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区域性标杆企业。

据悉,本次活动由河源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主办,广师大河源研究院承办。广东省钢铁工业协会、广东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粤港澳大湾区金属新材料产业联盟、河源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河源市钢铁行业协会等多家单位协办。